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豈能一言不合就開騙
日前,鄭州市公安局鄭東分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稱,已成功破獲一起掉包茅臺酒的團伙盜竊案件,抓獲嫌疑人21人,涉案金額60余萬元。酒客們始料不及的是,在從飯店大門到包間的短短路途,或者在觥籌交錯的溫馨包間,原以為服務員全程服務,卻不料連酒都被掉包了。(見9月6日新華社)
李先生向鄭東分局報案稱,自己在鄭東新區經營飯店,發現客人自帶的茅臺酒和店里倉庫的茅臺酒均被掉包,價值65000元錢左右。這個案件可謂事發偶然,因為有客人發現自帶的茅臺酒居然口感有異,于是再去酒店消費時,在酒瓶上做了標記,結果揭穿了服務員的掉包計。誰曾料到殷勤的笑臉背后,曼妙的服務員身后,會藏著如此陰險的算計,如此下作且難以見人的貓膩呢。
這只是一個偶然的發現,破案的結果是,僅鄭州這家飯店15名服務員,就有14人干上了這種骯臟的活計。目前尚不知這種玩法,在酒店服務業中有多大的普遍性。“茅臺掉包計”讓人們再次痛感騙子之防不勝防,再次哀嘆到處都是套路,恐怕最直接的后果是,加深信任裂痕。
“茅臺掉包計”表面上看起來算不上是特別的狡詐與墮落,卻再次刷新了人們應有的恥感下限。表面上看起來,到處是規則,揭開蓋子一看,又令人大夢初覺。比如服務員的規則就是視客人如上帝,就是全心全意真心真意為消費者服務。但是一旦騙子的伎倆加身,又到處是漏洞。熱情洋溢的臉孔后面,冠冕堂皇的說辭背后,居然到處都是將手伸向他人囊中不勞而獲巧取豪奪的陷阱。
對于“茅臺掉包計”,人們不難聯想到一個熱門的詞匯:互害局面。比如這些服務員或許謀生也不易,或許生計也困難,需要更多的金錢來撐起“居不大易”的城市生活,甚至于需要更多的金錢,隨時準備去直面別的行當布下的詐騙陷阱。于是一言不合,就從自己的行當發現漏洞,巧設騙局,起初是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最終還難免視為靠山吃山式的理所當然。
那幾位實施名酒掉包的服務員,現在丟了工作,又成了盜竊案件嫌疑人,想必正在向隅而泣吧。或許他們內心里曾經對電信詐騙計、馬路碰瓷計之類十分不屑深感厭惡,然而這種“茅臺掉包計”與人人痛恨的種種騙局之類,本質上又有什么區別呢?坑人最終難免害己。
解決互害局面,解決視他人為提款機,一言不合就開騙的問題,或許是一個系統的社會工程,比如寄望于法律、規則更為健全等等。然而,人是寶貴的能動性因素,人要有起碼的恥感,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會在一時得計之后會飲恨終身,就會在心里給自己設置一條底線。如果每個人都有基本的恥感,都有預備堂堂正正做人的小目標,則很多個人尷尬、社會問題就不難找到求解之道。(嚴輝文)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掉包茅臺酒 團伙盜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