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創新巨輪再起航——北京深化改革構筑原始科學創新高地
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題:創新巨輪再起航——北京深化改革構筑原始科學創新高地
新華社記者李崢巍
國務院常務會議日前部署建設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首都科技建設再提速。
北京有近90所高等院校、400多家各級科研院所、40萬家科技企業,全社會研發投入達6%水平領先全國,戰略新興產業快速壯大……北京要如何在既有的基礎上打造“首都科技2.0”版本,這成為6日召開的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上各界熱議的焦點。持續深化改革創新,鎖定全球原始科學創新高地,成為北京給出的答案。
科技進步貢獻超60%
在北京,一批瞄準全球前沿技術、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基礎、應用研究正取得突破。
傳統煤化工行業可生產甲醇、甲醛等物質,但卻持續面臨產能過剩。但產業需要的附加值高、進口依賴度高的乙烯、丙烯等化工新材料卻始終無法獲得有效滿足。這一前沿技術難題在中國科學院和聯想控股旗下聯泓新材料的科研團隊攻堅下取得突破。
中科院自主知識產權的“甲醇制烯烴技術”與國內企業擁有的“烯烴分離工藝”,在聯泓新材料產業鏈上得到應用,打通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從煤到烯烴的產業鏈,將有效減少對石油及進口材料的依賴。
類似的,北京也催生了諸多全球領先的科技成果。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聯合清華大學研究組,近期陸續披露了“液態金屬”新發現,包括液態金屬驅動的金屬絲振蕩效應、金屬顆粒觸發型液態金屬跳躍現象等,引起全球關注。
“種種態勢表明,由中國團隊引領的液態金屬領域已漸成當前國際重大科技熱點和技術前沿。”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員劉靜說,這項技術將深刻顛覆人們對芯片、先進制造、醫療健康、柔性智能機器等方面的想象。
這些是北京科技創新成果的縮影。僅“十二五”期間,首都技術合同成交額、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科技服務業增加值、中關村示范區總收入等均增長翻番;科技創新投入強度達6%的高水平;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0件,全國領先。
北京市統計局與北京市科委聯合調研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科技進步對創新發展的貢獻度已超60%,高于全國水平5個百分點。
改革舉措成就“首都科技”
“北京要延攬海外頂尖科學家團隊,給予適合科學發展的資金支持,這點意義重大。”在6日召開的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上,一位科研院所的負責人如是說。
當日,北京市再推出5方面、28條改革舉措,完善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引入了包括“吸引海外頂尖科學家”“3到5年國際同行評議”等措施。
“改革一直是北京成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保障。”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指出,從持續多年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先行先試”系列改革舉措,到剛剛印發的《京津冀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中的47項改革措施、80項改革任務,這些都促使“首都科技”持續升級。
對此,科研、產業一線人員深有感觸。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邵峰說,創辦于2003年的“北生所”只關注科學家“你到底做了什么科學發現,在領域里產生了什么影響”,系列“大膽”改革舉措放權給科學家,制度成為創新發現的保障。如今,邵峰和團隊已經為敗血癥等感染相關疾病的理解和藥物開發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
“人才是創新之本,吸引海外人才歸國創新,將提升我國創新水平。”清華控股旗下“兆易創新”總裁朱一明說,系列人才制度吸引海外人才歸國,公司70%中高級管理人員來自于海外或外籍,研發強度維持8%。創新人才助力公司成為國內最大存儲器芯片研發企業。
向“原始創新”再起航
到2017年,北京科技創新動力、活力和能力明顯增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初具規模;到2020年,核心功能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引領全國;到2030年,核心功能更加優化,為中國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提供有力支撐。
按照國家對北京全國科技創新建設“三步走”規劃,北京在科技創新大會上為自身設定新一輪創新發展目標:打造原始科學創新高地,以此繼續發揮首都科技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
“原始創新非常重要。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獨創獨有是必然要求。因此,原始科學創新將是未來首都科技發力的重點之一。”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閆傲霜說。
隋振江介紹,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例,北京將打造“中關村升級版”,在提供空間、資源、服務之余,還將整合專業資源,提供專業化服務,實現精準孵化。
在“首都科技2.0”的航圖中,“三大科技城”“中關村升級版”“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等成為關鍵“航標”,持續深化改革將為“首都科技2.0”注入動力。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創新 北京 深化改革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