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 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
記者手記:從“茉莉花”到“歡樂頌”
9月4日,演員在表演《歡樂頌》。新華社記者 張鐸 攝
從借助高新科技演繹的水上芭蕾《天鵝湖》,到新編民歌《難忘茉莉花》,再到經典《歡樂頌》,多種形式的文藝作品,進行著一輪輪的跨文化對話,從而傳遞出人類共通的情感元素和情感力量。
當前,世界經濟又走到一個關鍵當口,國際社會對二十國集團充滿期待,對本屆峰會寄予厚望,這就需要各國之間增進理解交流,加強溝通合作,“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而文化藝術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最好方式,無論是色彩、音符,還是線條、舞步,都能跨越時空的障礙,消除語言的藩籬,直指人心,互通情意,使各民族文化元素水乳交融。因此,經濟峰會輔以文化盛宴,可謂匠心獨運。
唯有文化,最能致遠?!盾岳蚧ā吩冢玻埃岸嗄昵?,就傳播到西方,以婉約柔美的氣質,在西方聽眾的心目中,成為中國民歌的杰出代表,最終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譜入歌劇《圖蘭朵》,進入西方藝術的殿堂。而由德國詩人席勒作詞、音樂家貝多芬作曲的《歡樂頌》,首演也已近200年,但是“四海之內皆兄弟”的歌聲經久不衰,同樣受到中國聽眾的歡迎。特別是在當前,各國正需要同舟共濟之時,《歡樂頌》更凸顯出其深遠意味。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蔽覀兗饶茏囗懕久褡宓奈幕浀?,也能演繹其他民族的傳世之作,這種既向先人學習,又向外人學習,既強調本國傳統,又學習他國所長的心態,正是文化自信的充分體現,有這樣的一種文化自信,我們不但能成為世界經濟大潮中的弄潮兒,而且更應成為全球文明大潮中的弄潮兒。(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記者手記 “茉莉花” “歡樂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