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二屆十七次常委會議 全國政協十二屆十七次常委會議
全國政協常委會議分組討論手記:“有意思”和“有意義”
原標題:“有意思”和“有意義”——分組討論手記
全國政協常委 朱永新8月29日開始,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在京舉行。議題是“促進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
在當下,這一議題已經是不容小覷的民生熱點。經濟發展能促使物質生活變得豐富,使得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也相應提高,文藝繁榮發展才能跟得上需求。反過來,高品質的精神生活,既是一種巨大的消費需求,也是一種隱性的推動力,將反過來促進物質生活的健康有序,經濟上的穩步發展。
當天下午和30日上午,常委和委員們按照五個專題分組討論。我參加的是第二小組討論,主題是“讓中國精神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侯露拋出的“三問”:中國精神的根在何處?讓中國精神成為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僅僅是文藝界的事嗎?當下最緊迫的事情是什么?童世平常委總結了中國精神的四個特點,即高度的民族性、豐富的實踐性、廣泛的認同性和鮮明的時代性,主張既要吸收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也要反映時代特色。周漢民常委則就“文藝作品如何提升精氣神”提出了三個直面:直面時代、直面未來和直面歷史。
我為這次常委會議準備的發言題目是《培養鑒賞者是文藝繁榮的重要路徑》。我提出,創作者和鑒賞者,是魚和水的關系。總體來說,高雅的鑒賞人群,必然是高品質的精神產品消費群體,并由此孵化出優秀的創作者。高雅的鑒賞者,也是深刻的精神產品評論者,能不斷推動創作水平的提升。沒有高雅的鑒賞者,文藝很難真正繁榮。培養高雅的鑒賞者,培養優秀的讀者與觀眾,不僅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也是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不可或缺的重要路徑。
兩天來,22位常委和委員代表各抒己見,發言踴躍,討論熱烈。本來以為這個話題相對比較“虛”,沒有想到,大家對“促進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問題有太多的話要說,有太多的建議要提。盡管大家發言的角度不同,但都有一個相同之處:對目前文藝界的“庸俗、低俗、媚俗”現象和“缺骨氣、少底氣、沒志氣”的作品紛紛提出批評,對部分“主旋律”作品說理生硬、形式無趣、不接地氣也表示不滿。
是啊,雖然我們大部分都不是文藝工作者,但都是文藝消費者,都是真正的鑒賞者。我們都對我們的銀屏、網絡和書籍充滿了期待。我們與蘭云升委員有一個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文藝的繁榮,一方面要“有意思”,接地氣,能夠契合時代、能夠說出民眾心聲;另一方面要“有意義”,正能量,要以貼近受眾的方式因勢利導,要引領而不是迎合,要弘揚中華文明,體現中國精神。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分組討論 全國政協 手記 文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