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造血”才能從根本上脫貧

江西南昌市政協對口協商助力精準扶貧

2016年08月29日 10:24 | 作者:羅平 石釧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南昌8月29日電  “精準扶貧不是簡單的送錢送物。只有提高貧困戶自我生產能力,變‘輸血’為‘造血’,才能從根本上脫貧。”8月18日,江西省南昌市政協向市委、市政府報送《找準精準扶貧切入點,大力開展產業扶貧》協商報告,建議從產業扶貧入手,從根源上實現精準脫貧。

南昌市“十三五”規劃中提出,把脫貧攻堅作為實現共享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的重大舉措。為此,南昌市政協專門把推進精準扶貧列入2016年度協商計劃,從4月起,成立課題組進行深入調研,深入縣區和相關部門了解情況,聽取貧困戶意見,赴貴州、湖南等地考察。7月29日,專門召開對口協商會,政協委員和市直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面對面,共商脫貧大計。

課題組認為,全市6萬余名貧困人口的60%是因病或因殘致貧,缺乏參與一般勞動的能力;其它40%的貧困人口受文化素質較低和資金缺乏的限制,主要依靠政府救濟。同時,貧困戶們分布較為分散,難以進行集中式扶貧。“扶什么?怎么扶?是一直由政府托底,還是通過政府幫扶讓他們實現自我造血、自我脫貧?”協商會上,課題負責人、市政協副主席李廣振一連串的提問引發了與會委員的思考。

“一定要從源頭抓起,”胡曉春委員率先回應:“治貧先治懶,扶貧先扶志。要把思想引導放到突出位置,激發困難群眾過上好生活的內在動力。”

“發揮農村致富能手作用,引導致富能手與貧困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組建各類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公司,把貧困戶擁有的土地等現有資源納入當地產業發展當中。”熊長春委員建議,嘗試‘公司+基地+農戶+貧困戶’等生產模式,架起優勢產業企業與貧困戶之間的橋梁,實現分紅脫貧。

對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陳寧江委員建議從提高勞動技能入手,“完善‘訂單式’‘定向式’‘校企合作’培訓模式,大力推廣‘招工、就業、培訓’三位一體工作模式,強化貧困人口定向培訓。”

協商會結束后,課題組根據委員建議及時形成協商報告,從強化統籌推進、完善生產機制、拓寬資金渠道、加強項目扶持等四方面提出的建議,得到副市長朱志群的充分肯定:“政協從‘造血’入手,為我們推進精準扶貧拓寬了思路,抓住了關鍵,是扶真貧、真扶貧。”(羅平 石釧)

編輯:薛鑫

關鍵詞:江西南昌市政協 精準扶貧 協商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自拍一区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91 | 日本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中文字幕少妇激情在线看 |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 日本国产精品网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