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為了時代,為了人民

——委員、專家談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與發展

2016年08月29日 09:36 | 作者:張麗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全國政協今年就“促進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多次組織專題調研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文藝事業的重要地位,為促進社會主義文藝的繁榮發展指明了方向。

如今,文藝工作座談會已召開近兩年,文藝工作者如何在重要講話精神的指引下進行文藝創作、表演、研究與傳播?繁榮發展的社會主義文藝應如何更好地發時代之聲、抒人民之情?在政協“促進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議政性常委會議召開之際,本期文化周刊邀請部分文藝領域的委員與專家共同分析與探討。

“增加了”與“減少了”

“急功近利的短視現象減少了,對創作質量的關注增加了;閉門造車的現象減少了,深入生活、探求現實題材的藝術家增加了。模仿抄襲之風減少了,對藝術創新的追求增加了。等、靠、要的現象減少了,多種體制多元融合的創作機制增加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興奮地告訴記者文藝工作座談會以來文藝領域發生的一些變化。在他看來,文藝界的氛圍逐漸趨于風清氣朗,創作也呈現出活躍積極的狀態。比如在評獎機制的改革上,逐漸實現了從唯獎牌論到追求精品的轉變,就舞協評獎機制來說,“荷花獎”由以前的18個獎項逐步壓縮到現在的6個獎項,為此,馮雙白曾一度擔心該獎項還能否激發諸多藝術家的創作熱情,事實證明,藝術家們的參與度只增未減,特別是在創作中更是將作品質量放在首位。“獎項少了,含金量高了,藝術標準與思想標準變得嚴格,獎牌的標桿作用體現了出來。”馮雙白指出,舞協在評獎過程中,也開始配套召開作品探討會,極大推進了學術研討機制,為藝術創作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作品有序健康發表,作家創作回歸理性,是全國政協委員、解放軍藝術學院教授徐貴祥從文學藝術創作角度所感知、體悟到的新情勢。他認為,文學創作具有很大的周期性,優秀作品需要有一個醞釀生產的過程,不可能立竿見影,需要立竿見影的是對文學創作思想、方向的把握與對文學創作規律的遵循,如此,文學藝術的發展道路才能逐漸趨于理性、科學與規范。徐貴祥說,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而要始終保持它的獨立精神。

集戲曲創作、表演與管理為一身的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張建國明顯感覺到,文藝工作座談會以來,戲曲工作者的演出機會在不斷增多,“剛剛從山西、河北等地演出回來,稍作休頓調整,過幾天我們還要去河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進行演出。”張建國為記者一一介紹著他帶領的京劇團近期所演出的省份,欣喜之余有些感慨地說道,“過去我們下基層演出的機會非常少,現在國家給予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使我們能夠不斷深入到百姓中去,雖然辛苦奔波,但我們更加充實與快樂。”

“與中國氣派、時代精神相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繁榮的社會主義文藝應如何體現中國精神,彰顯時代魅力?從委員們對自身具體創作、演出及對各自領域的思考中,也許能窺得一二。

每年要下基層、進校園進行至少50場演出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譚利華談起自己的感受,他以前一直擔心交響樂作為“陽春白雪”不能與基層民眾產生很好的共鳴,但沒想到的是,每次演出都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這讓我們找到了底氣。”譚利華表示,交響樂作為一種外來音樂品種,如何在中國更具生命力,關鍵在于融入更多中國元素,體現中國精神,這是他一直在思考與探索的問題,“多年過去后,不管怎樣的音樂形式,都要看留下了怎樣的時代作品。”

戲曲作為一門傳統藝術,如何在新時代下迸發出蓬勃的活力,則是張建國所一直思考的問題,他認為,用傳統的戲曲藝術體現現代的社會發展,并借助現代科技手段與信息時代相契合,才能更好地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欽松看來,藝術反映時代,不僅表現在創作題材的選擇上,還在于創作思想、情感與時代相融合。“創作是情感的產物,不是走馬觀花式地看生活,而是扎扎實實地投入到生活中,通過生活細節投射出時代精神。”許欽松剛剛創作完成巨幅山水作品《長江攬勝》,為此他曾四下長江進行文化考察、現場寫生,“長江是文明史中的長江,如何將長江奔涌出海的蓬勃景象與中國氣派、時代精神相融合,而不是停留在個人情感上,成為我創作中的指導思想。這種大的時代格局,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作品的精神厚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言恭達表示,呼喚與創作時代經典,也是在呼喚審美的崇高與藝術的包容,他從書法藝術的角度思考認為,藝術本體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是一種時代精神,是對客體的升華與超越,“當今書壇呼喚現代人文關懷,看重文化品格的鑄造,其核心是核心價值與現代藝術精神的重建,這是當代書法家、書法愛好者共同必須具備的一種品格與情懷。”

“好作品要經得起人民的檢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為中心,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由此可見,繁榮的社會主義文藝,需要反映人民的需求,抒發人民的情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劉蘭芳已年過7旬,但她仍堅持扎根于人民生活,平均每年有200多天都是在基層演出、創作與教學,“惠民、為民、樂民”成為她口中高頻率的詞匯,僅就今年而言,她年初去特警隊體驗生活,與人合寫了一段武警戰士救人的故事;為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下基層為革命老區人民表演“四渡赤水”的經典片段;就在記者采訪當日,她剛剛在河北邯鄲完成了一場關于道德模范故事巡講的演出;等等。“多去基層、人民中間走一走,體驗當地火熱的建設,從中得到鍛煉、受到感染,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盡綿薄之力。”劉蘭芳說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藝術奉獻給人民,觀眾的歡呼與掌聲對她而言是最大的激勵,“好作品要經得起人民的檢驗,膾炙人口、在老百姓中能夠傳承下來的才是好作品。”

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徐貴祥表示,這說明藝術不是空穴來風,它雖高于生活,但不能離開生活,不能離開為人民創作的主題,因此要創作出好作品,一定要腳踏實地,從人民生活中提煉典型生活、典型形象,培養愛國主義情操。“常言道,‘根朝下扎,樹往上漲。’根扎得越深,樹就長得越高。對于生活的體驗越深刻,作品的精神就越崇高。”徐貴祥說。

文藝工作者應如何深入基層,扎根生活,以人民創作為中心?

“每一個作家、藝術家,都要帶著一顆熱愛人民的心去深入生活。”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談起自己的創作感悟,他表示,深入生活的樣式各種各樣,有對故鄉本身就很熟悉的,如讀書后待在大城市逢年過節回家的,更多的是各地文聯作協組織的采風,如參觀改革開放前沿、訪問某抗震救災地區等,“生活中總會有一些讓人不舒服的東西,走進人民中,肯定也會看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沒有一顆熱愛人民、祖國的心,就不會獲得好的生活體驗。”葉辛表示,作家深入生活,還要結合自身的感受,“作家缺乏感受,就不能觀察到諸多熱氣騰騰的現象,也不能深切體驗扎根于人民的生活。”他認為,只有在兩者兼具的基礎上,作家有了感悟、有了體會、有了想要表達的東西后,才能迅速有效地進入創作狀態。

《問世間情》是葉辛近年來的新作,他關注城市打工群體已有多年。他說,剛開始他認為臨時夫妻現象是打工群體在城鎮化轉型過程中的一個支流,不值得去寫,但后來他發現這逐漸成為打工群體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解決,又似乎很難。所以寫成一部小說,用小說的形式向讀者傳達他的態度。“這可以說是我多年前所寫的作品《上海日記》的一個延續,都是在關注農村青年如何融入都市,這與中國城鎮化潮流是融為一體的。”葉辛表示,“從浩瀚的歷史角度來說,作家的名字是寫在讀者心中的,杰出作家的名字是寫在人民心上的。作家最后還是要沉下心來,寫出好作品,用優秀的作品說話。”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社會主義文藝 專題調研 全國政協 政協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天堂久久伊人网 | 伊人五香丁香婷婷天堂网 | 日本在线日韩在线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不 | 久久香蕉国产观看 |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午夜福利蜜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