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藝術品交易日益火爆:錢賺走了 稅去哪了
在北京市通州區,一個名叫宋莊的小鎮因藝術而聞名全國。這里聚集了幾千位藝術家,藝術品交易數節節攀升。然而,其對地方稅收及區域經濟發展的貢獻卻長期處于低位,沒有顯著增長。
事實上,這并不是宋莊獨有的稅收疑問,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大量存在的私下交易帶來的信息不對稱,使這個問題縈繞在日益壯大的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上:錢賺走了,稅去哪了?
成交金額大稅收問題不小
買件藝術品收藏或投資,在中國正變得越來越常見。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近期開展的一項調查中,63.2%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會考慮購買藝術品,阿里巴巴、萬達等行業巨頭都將觸角伸至藝術品投資領域。與此同時,不斷被刷新的藝術品拍賣價格也加速了人們對藝術品市場的了解。
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年的火爆。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108億元,在全球藝術品市場所占份額達到30%,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藝術品市場。隨后幾年,盡管在全球藝術品市場的份額有所下降,但中國藝術品市場一直保持在前3名。根據今年3月發布的《TEFAF2016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2015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銷售額為118億美元,以19%的份額,位列全球第三。
龐大的交易額會帶來相應的稅收收入嗎?
“少得可憐且流失較為嚴重”,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西沐這樣概括當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稅收狀況。在接受一家電視節目訪談時,著名收藏家馬未都也直言:“中國是藝術品交易大國,卻是納稅小國。”
藝術品市場分為一級市場(畫廊業等)與二級市場(藝術品拍賣等),相應需要繳納增值稅、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等。此外,國外藝術品入境,需要繳納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藝術品的特殊性使其有別于其他商品交易。相比于其他行業相對透明、可追溯的產業鏈,一件藝術品往往難以界定其價格,難獲得相關資質證明。當前一級市場存在的大量地下交易、現金交易使得逃避稅已成為行內“公開的秘密”;在相對正規的二級市場,利用拍賣藝術品侵蝕稅基、虛報藝術品交易價格等現象也不在少數。
顯然,與日益壯大的市場相比,藝術品交易的稅收征管還沒有跟上。
信息不對稱形成監管困境
沿著北京長安街往東,位于京郊的宋莊,早已聞名藝術界。
這里是一處平常的小鎮,也是藝術品交易的一級市場。寬闊的馬路兩旁擠滿鱗次櫛比的店鋪,分布著畫廊、畫展、美術館,也能見到沿街擺賣的畫作藝術品,還有各類延伸產業——藝術餐廳、筆墨售賣、藝術培訓等。在宋莊,被稱為畫家村的小堡村常住人口不過1780人,外來人員約1萬余人,其中職業及業余畫家就有5000余人。
畫家為這個原本平凡的村莊帶來了藝術氣息,也創造著來自藝術的財富。
“畫家的落戶,帶來了房屋出租的收入,拉動了附屬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主任楊福增表示,2015年,宋莊文化產業產值約有20多億元。
“我們估計宋莊每年的藝術品交易在10萬件以上。”楊福增說道。“估計”,道出了宋莊藝術品實際交易的隱蔽性。與中國藝術品市場一樣,宋莊這個藝術品交易一級市場長期以來也面臨著稅收的疑問。
“信息不對稱,稅務機關難以掌握藝術品交易的時間、地點、價格等一系列真實信息。”通州區地稅局征管科科長何龍談道,而這也是當前中國藝術品稅收征管的最大癥結所在。在宋莊,藝術品稅收監管的難題,不僅來自于信息不對稱,還來自于土地性質。
“這些經營房屋屬于村民自建的宅基地和村委會建設的小產權房屋,沒有房屋產權證明。”何龍介紹稱,按照工商部門現行規定,這樣的租戶開展經營活動便無法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無法通過環保、消防等前置審批,也就無法辦理稅務登記。“稅務登記都沒有辦,稅收管理無從談起。”何龍表示。經核查,小堡村未辦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的各類經營主體共計554戶,其中從事藝術品創作及展示的有384戶,占比近7成。
不僅如此,藝術家和藝術經營主體經營業態復雜,主業類型難以劃分,結算方式隱蔽多樣,經營活動情況難以掌握,也給稅收征管的數據來源帶來困難。
宋莊越來越有名,可其為當地帶來的稅收卻并未成正比。“宋莊正在向產業化的目標邁進,但還遠遠不夠。文化產業要長期發展,稅收的完善不可或缺。”楊福增表示。
放眼全國,畫家村、藝術村并不少見。由于土地性質帶來的稅收征管與稅款流失問題,也并非宋莊一處。那么,在沒有土地性質問題的藝術品交易一級市場,稅收情況如何?
以正常經營的畫廊為例,全年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下的,按3%征收率繳納增值稅(沒有抵扣項),全年銷售額在80萬元以上的,按銷項與進項之間的差額繳納17%的增值稅。
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繁榮,年銷售額80萬元以上的畫廊正越來越多。難以取得上游發票,成為畫廊業實際面臨的稅收難題。業內人士表示,藝術品交易一級市場大量的私下交易、現金交易,給藝術品稅收監管帶來很大困難。
藝術品交易隱含稅收風險
攀升的交易額與步伐滯后的稅收管理,正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掣肘。
“稅收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藝術品市場,貢獻財政收入并且調節了收入分配,但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尤其是龐大的地下交易規模和嚴重的逃避稅現象,影響了稅收,更成為藝術品市場自身健康發展的‘攔路虎’。”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研究員馬光榮表示。
馬光榮所在的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于2014年發布《2014年中國藝術品金融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當前中國藝術品市場存在的稅收問題,除了一級市場逃避稅情況普遍外,還有二級市場侵蝕一級市場、個人所得稅征收困難、藝術品進口環節逃避稅嚴重、企業所得稅難以據實征收、缺乏對捐贈藝術品的減免稅激勵等。
目前,藝術品市場的稅收主要來自拍賣公司。營改增后,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的拍賣行繳納增值稅征收率為3%,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則為6%。對于賣方來說,需按扣除傭金后的實際成交額繳納3%的個人所得稅。“一、二級市場實際稅負差距比較大。賣方也會采取各種措施,走拍賣的話,利潤更高。”中國投資協會藝術品投資交流中心主任呂長宋說。他呼吁,可以考慮用稅收優惠換取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公開化。
越來越多的企業、機構熱衷于藝術品投資,還有另一些來自稅收的原因。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藝術品正成為避稅新途徑。以企業與機構競拍藝術品為例,一些企業、機構拍得藝術品并取得發票后,將相關費用作為固定資產入賬并分期折舊,以沖減當期稅收額度。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折舊完的藝術品卻可能升值,這樣企業與機構既避了企業所得稅,又獲取利益。在實際操作中,甚至有些企業,將贗品當作真品購得,進行惡意籌劃。
以中國內地2016年春拍最高成交價拍品《云中君和大司命》為例,取得成本為2.3億元,如果可以按《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器具、工具、家具等,折舊最低年限為5年”,按5年折舊每年可折舊4600萬元,而與此同時該藝術品的價格可能正在升高。
管理更規范發展才有保障
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稅收征管問題,已經引起了稅務機關的注意。
在宋莊,店鋪沒有營業執照與交易行為實際發生的矛盾,無法取得發票與商戶經營實際需求的矛盾,讓通州市地稅局負責人陷入了思考。今年初,該局制定了《關于加強通州區宋莊鎮小堡畫家村稅源管理工作的意見》和《臨時稅務登記管理辦法》,著手解決這一問題。
了解情況是第一步。該局與屬地鎮政府、村委會密切配合,逐房逐戶摸排調查,掌握了稅源基本情況。并建立了臨時稅務登記管理相關制度,協調工商部門為部分畫廊展館辦理了工商營業執照并辦理稅務登記。
“‘以村定址’形式辦理工商營業執照,目前已有31個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畫廊和展館辦理了營業執照并發放了稅務登記,納入了正常管理。”何龍說道。通州區地稅局利用臨時稅務登記這一手段,為商戶解決了實際問題。
針對拍賣市場藝術品原值價格難以界定問題,國家稅務總局2007年出臺規定,無法提供原值憑證的,按照拍賣價的3%征收個人所得稅。
針對企業或機構借助藝術品逃避稅問題,目前,我國稅法并沒有明確規定藝術品不可以作為固定資產或費用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不過,一些稅務機關作出了嘗試。浙江省國稅局、遼寧省地稅局和沈陽市國稅局都曾發文規定,不允許企業稅前扣除購買的高檔藝術品。
針對藝術品入境關稅問題,2011年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自2012年起,中國內地部分藝術品(如油畫、粉畫及其他手繪畫原件等)的進口關稅稅率由12%降至6%。此外,文化保稅區(如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等)的建立,也為中國藝術品交易行業帶來積極影響。
《2014年中國藝術品金融研究報告》提出,藝術品市場的稅收改革需要從增值稅改革、降低進口環節稅收、規避以避稅為目的的企業藝術品收藏、制定鼓勵企業和個人捐贈藝術品的減免稅辦法等方面推進。報告同時指出,藝術品市場稅收問題的解決,還需要與整個藝術品行業的正規化統一起來。
“只要能成交,有收入,收取一定的稅收,這些藝術家都是能接受的。”作為成立已經10周年的上上國際藝術館執行館長,靳清欽已經接觸了幾千位藝術家。上上國際藝術館是宋莊第一家民營美術館,占地面積達40畝,由家具廠廠房改造而來,至今已舉行了五六百場展覽。靳清欽同時表示,期待國家在稅收等政策上能夠給予文化事業更大的支持。
“一方面要增強公民,尤其是整個藝術品行業從業者的納稅意識。另一方面要從稅收制度上保障。”楊福增表示,“文化產業不同于其他產業,培育周期長,需要時間。”
編輯:陳佳
關鍵詞:藝術品交易 日益火爆 錢賺走了 稅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