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以符合互聯網特點的措施監管網絡訂餐

2016年08月16日 08:39 | 作者:高健鈞 劉碩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如果不是被北京市食藥監部門查處,你很難想象看上去色香味俱全的網上訂餐竟然來自無證經營、食材過期、廁所洗菜、剪刀拌飯的蒼蠅小館。盡管涉事的百度、美團、餓了么三大網絡訂餐平臺將部分黑餐廳緊急下線,北京市食藥監局也表示將深究法律責任。但事件暴露出的網絡訂餐存在管理漏洞、監管難以精準發力,尤其是監管辦法跟不上變化的問題值得關注。

網絡訂餐作為近年來互聯網催生的新興產業,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只需動動指頭,美食就會送上門兒來。然而,伴隨新技術出現的往往還有新問題。網絡訂餐最突出的就是線上線下兩張皮,食品加工方不直接面對顧客,監管又很難直接對準食品加工方。這實際上給食品加工方以次充好預留了很大空間,甚至讓一些黑作坊也混跡其中,通過“PS”假營業執照、制作假廚房照片,勾結網絡訂餐平臺審核人員將自己輕易在線上“洗白”逃避監管。訂餐網餓了么在今年“3·15”被曝光存在“黑作坊”,然而被勒令下線的“黑作坊”改頭換面,又轉戰其他平臺。監管漏洞之多和監管難度之大可見一斑。

去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將網絡食品交易納入監管范疇,要求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并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但監管體系和制度的設置并非一勞永逸,面對新問題,監管措施應該靈活應變、與時俱進,不斷進行配套升級,讓辦法跟得上甚至跑得贏變化。

監管部門對實體餐飲企業的監督,已經形成了相對行之有效的辦法,當前應積極探索符合互聯網特點的監督執法措施,建立食品源頭追溯機制,對線上線下餐飲經營企業形成一體化監管。針對網絡聚集效應以及互聯網傳播注重口碑等特點,監管部門應加大對違法行為的公示曝光力度,鼓勵新聞媒體和市民發現和舉報違法案件線索,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

此外,訂餐平臺與食品加工方之間存在密切的利益關聯,應該同屬監管對象,在賦予網絡訂餐平臺一定審核權之后,也應對其建立更為嚴格的監督機制。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本”。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不能有絲毫拖沓和疏忽大意。 (記者高健鈞、劉碩)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網絡訂餐 食品安全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第一页 |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观看 | 中文字幕色婷婷在线视频 | 天堂国产人综合亚洲欧美 |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