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日本記住戰爭不該忘記侵略罪行
在日本,與二戰相關的紀念活動還有不少,紀念戰爭的公園、博物館、紀念碑等設施也有很多。表面上看,日本對戰爭從來不曾忘記,但事實上,在記住戰爭的背后,日本對戰爭的反省,特別是作為侵略者、加害者的反省卻越來越少。
例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今年的“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上致辭時稱,“絕不能重復戰爭的慘禍”。安倍這一表態看似是對戰爭的反思,但仔細研究一下他的致辭全文就會發現,致辭完全沒有觸及1994年以來日本歷代首相必提的“加害責任”,也沒有“反省”字樣。事實上,自安倍2012年底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以來,不提“加害”和“反省”已成為他歷次戰歿者追悼儀式致辭的慣例。
其實,這種“安倍式”的戰爭紀念,已經成為整個日本社會戰爭紀念的主流。隨著日本社會右傾化的加劇,日本輿論對日本作為侵略戰爭發動者的戰爭責任的反省已經很難見到,普遍的論調是籠統的“不要再有戰爭”。這種說法的本質是強調日本也是戰爭受害者,淡化其侵略者的身份。
相比去年二戰結束70周年紀念,今年“8·15”前夕日本輿論顯得較為冷清,有關二戰的主要報道集中在8月6日到10日,即廣島和長崎舉行原子彈轟炸紀念儀式前后。
由于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5月訪問廣島是在任美國總統首次訪問日本核爆地,日本媒體強調“作為唯一一個遭受過原子彈轟炸的國家,要把核爆記憶傳承下去”,除重訪遇難者家屬、讓幸存者回顧核爆遭遇外,還著重報道當初使用核彈時的爭議。在日本媒體報道中,日本是“二戰受害者”被反復提及,而美國在日本投下原子彈的根本原因則被忽略。
縱觀多年來經常被提及的戰爭話題,日本輿論的關注焦點集中在戰爭中日本人遭遇的苦難經歷,包括美軍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轟炸和對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日軍戰俘在條件艱苦的蘇聯戰俘營服勞役等等。相反,關于那場由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給受害國人民所帶來的悲慘遭遇,卻被刻意淡化。
今年“8·15”前夕,日本學者崛田江理的新書《1941,沒有決心的開戰——現代日本的起源》銷售火爆。該書對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原因做出新的解讀,將日本走向戰爭歸咎于當時的決策者缺乏“責任意識”,似乎換做明治維新時期那批有勇氣、有謀略、有擔當的決策者主政,也許日本能夠避免走向悲慘的結局。然而,對于什么才是造成日本社會戰爭狂熱情緒高漲的原因,作者并沒有給予解答。
事實上,這本書反映了日本學者在研究二戰歷史時的一個重要特點,即聚焦于一些細枝末節的技術性分析,對大局卻視而不見。這樣的分析考證或許有助于還原歷史的一些真實場景,但卻無法分析出造成戰爭悲劇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見,不論日本政府和民間對戰爭的紀念,還是日本學者對戰爭的研究,都有很強的片面性,只是在舍本逐末。一味強調本國民眾的痛苦經歷,渲染悲情,將戰爭悲劇歸咎于領導人個人素質和一些偶然因素,這不能稱為反思,更談不上反省。
日本不深刻思考發動侵略戰爭的真正原因,不懺悔犯下的戰爭罪行,避免戰爭悲劇的再次發生只能是一句空話。(完)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日本記住戰爭 不該忘記 侵略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