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殺牛喂豬是乳業轉型的必然陣痛
不過,記者近期在內蒙古自治區、黑龍江省、河北省等牛奶主產區調研了解到,去年以來,我國乳業上下游企業業績全面下滑,奶牛養殖業面臨價格下跌、企業拒收的雙重困境,不僅各類養殖主體生存困難,而且許多加工企業也在拒收鮮奶或將鮮奶噴粉儲存,甚至有企業將鮮奶噴粉后賣給養豬企業。(《經濟參考報》8月11日)
企業殺牛,奶農倒奶,這樣的例子并不鮮見,傳遞出一種悲情的味道。據盤點,山東、廣東、江蘇、河南、河北、內蒙古、黑龍江等地先后曝出奶農殺牛倒奶事件,甚至成為一種潛在的社會隱患。面對愈演愈烈的倒奶事件,有業內人士呼吁,企業應承擔起社會責任,盡量收購奶農的牛奶,而奶農也應做出讓步,以實現雙方共贏?;诖?,2015年初,農業部下發了《關于協調處理賣奶難穩定奶業生產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地方農牧部門采取有效措施,確保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產。
商務部認為,公眾對國產奶信心不足,應是倒奶事件頻頻發生的主要原因。信心來源于消費信任,如果國產奶在同洋奶的競爭中完全處于下風,那么其市場份額日益弱勢的狀況,就很難得到改變?,F在國內乳企都采取走出去的戰略,以國外的標準和技術又重新來搶占國內市場,就必然會加劇乳業上游環節,尤其是養殖業的弱勢狀態,從而出現嚴重的結構性過剩,即便低價也無人問津。
奶粉的高質量取決于鮮奶的優質化,實行標準化、集約化和科學化養殖,無疑是最終出路,從飼草到飲料,從合理用藥到科學收儲,都應有一套完善的標準和實施體系。然而,長期以來,國內乳業尤其是養殖環節,都堅持“低標準保護”的原則,導致粗放化、散養化和低質化的狀況無以改善。奶農的小散亂造成鮮奶的質量嚴重不達標,而集中化養殖也難以達到期待中的效果。某種意義講,奶源問題已成為國內乳業的最大瓶頸。因為相比于歐美等國,從菌數總數到體細胞數,各種核心指標都處于絕對的下風。
市場不相信眼淚,消費者也不會相信“殺牛倒奶”的悲劇,在一個開放的市場里,誰不尊重和保護消費者的利益,誰就會被消費者和市場無情淘汰。之前,乳品安全國家標準降低引起了爭論。內蒙古奶協秘書長稱乳業標準的降低不會損害民眾健康,而是從國情出發保護奶農。如果提高標準,將導致占總量70%的奶農賣牛、殺牛。乳業標準不升反降,以此滿足和迎合“不殺牛”的保護要求,卻錯過了最關鍵的改革時間,本應有的短痛變成了長痛。
目前,中國乳業已基本處于低谷,實現轉型升級才能實現自我突圍。這需要整個行業要有斷尾求生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從奶源入手進行源頭凈化,才能在與洋奶的比拼中,重新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并逐步占領市場,否則再虛幻的國產牌或者悲情牌都難以為效。自然,也只有經歷了痛徹心扉過程,才會有浴火重生的轉變。
奶業需要供給側改革,并從最基本的標準提升開始。目前,中國農墾乳業聯盟發布的《中國農墾生鮮乳生產和質量標準》,整體上已達到歐美國家標準,有的甚至還優于國外標淮。唯有采取這種自我革命的態度,并主動迎合發展新要求,才能讓中國乳業的拐點早點到來。(堂吉偉德)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殺牛喂豬 乳業轉型 殺牛倒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