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美國奧運冠軍錢從何來
一個國家在奧運會長盛不衰,一定有精英運動員的選拔和淘汰機制。美國式奧運的選拔機制,表面看運動員也是層層晉級,選拔淘汰,高手最終出征。
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再次拉開大幕。有觀眾指出,美國代表團的奪金項目,大量集中在田徑和游泳。雖說這兩項都是金牌大倉庫,可惜競爭激烈,突破太難,還有被削弱的危險。肯尼亞和牙買加,它們就在長短跑兩端,不斷削弱美國優勢,分食傳統上屬于美國人的金牌。東亞澳洲的游泳項目最近幾年強勢崛起,也在不斷分食金牌。所以,有論者認為,美國未來未必能保住“霸主”地位,我看未必。
在筆者看來,美國隊的人才培養方式還是頗有可取之處,有著持久生命力。例如,美國學校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整套體育選拔系統。各年級、學校都有運動隊和聯賽,體育能力是學生非常重要的加分項目,并且競爭激烈。名校會通過獎學金、降低分數線、優先錄取等形式,層層選拔運動員。進入大學,校內有體育協會,校際還有體育聯盟,運動員多已是頂尖選手,他們參加各類大賽,接受商業贊助,和職業運動員沒有太大區別。黃金時期的菲爾普斯一年到頭苦練,和中國運動員也沒什么兩樣。
在美國,奧運會是精英聚會,運動員想參加奧運會,一定是在全國范圍內淘汰晉級,獲得比賽資格。一個國家在奧運會長盛不衷,一定有精英運動員的選拔和淘汰機制。美國式奧運的選拔機制,表面看運動員也是層層晉級,選拔淘汰,高手最終出征。不過,事實上各個環節,有些人并未將奧運會作為終極目標。在年輕人那里,體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它意味著形體改善、身體素質提高。
大學生體育不僅符合美國生活傳統,對個人而言,還在于展示形象,收獲崇拜,提高社交優勢。體育比賽是美國大學生發揮個人優勢,獲得認可的重要方式。美國的學校非常喜歡吸收運動員,因為對學校而言,優異的體育成績,是學校教育和大學品牌的一部分。運動員從大學體育脫穎而出,進入商業世界,就能獲得大量資助。
每四年一次的奧運會,雖然打著國家代表團的名義,實際上運動員都是臨時征召,自由報名。奧運會是屬于運動員的個人舞臺,成功了將使職業生涯更加順利,失敗了也不虧欠誰。當然,運動員在獲得美國奧運隊的資格后,運動員賽前培訓和參賽期間的旅行、食宿和訓練費用等是由奧委會承擔的。但在進入奧運隊前和奧運會結束之后,美國運動員的訓練、教練費、參賽等費用都是自籌的,途徑包括個人、家長的投入,或者尋求贊助,爭取獎學金等。
在美國,普通家庭培養一個運動員也殊為不易。好在美國商業發達,有一些社會團體、企業對運動員進行資助。像我們比較熟悉的著名華裔花滑運動員關穎珊,家境并不富裕,其父為了培養她,甚至決定賣掉他們的房子,但是仍然不夠支付其溜冰專業的支出。所幸關穎珊得到了洛杉磯花樣滑冰俱樂部在財務上的幫助,而且允許關穎珊可以在加利福尼亞州箭頭湖(Arrowhead)的冰之城堡國際訓練中心(Ice Castle International Training Center)進行練習。
至于排球、籃球等集體項目,則先由美國奧委會選定國家奧運隊的教練,然后由教練自籌“班子”,像郎平帶領美國隊參加北京奧運時的助理教練就是其老搭檔李勇,此人隨郎平轉戰海內外十多年,是郎平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自然也將其帶進了教練組。確定班子之后,才會在全美大學生球隊中選擇球員,短訓之后參賽。不過,不要以為美國隊組隊之后錢就要由美國政府來掏,掏錢給國家隊買單的是美國奧委會。鑒于美國奧委會并不是一個政府機構,所以從聯邦政府手里拿不到一分錢,資金主要來自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捐助,加上自身投資造血等。
美國式奧運運動員的選拔本質還是體育產業中的一部分,成功者回報巨大,失敗者也談不上浪費。運動員憑借各自天分,滿懷熱忱,以奧運作為重要舞臺,盡情表演。這也是美國奧運長盛不衰、英雄輩出的原因吧。
□菁城子(羅輯思維主編)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美國 奧運 選拔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