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過了這么多年的七夕情人節 它的前身你知道嗎

2016年08月10日 15:08 | 來源:中國文物網
分享到: 

8月9日,中國迎來傳統的“七夕節”,年輕人又可以彼此敞開心扉了,因為這個帶有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現在已演化成“中國情人節”。但民俗專家稱,這實際上是一種誤解,傳統的“七夕節”與情人節沒有任何關系。

七夕節并不是情人節,中國古代也沒有情人的概念,現在年輕人把它當做一個愛情節日,主要是跟民間“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愛情傳說有關系。


6


21730


fu_000000000091927qney4qse



中國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牛郎和織女原本是一對戀人,卻天各一方,被無情分開,每年七夕這一天,成千上萬只喜鵲會搭起鵲橋讓他們團聚。這個凄美而浪漫的愛情傳說的確很容易讓中國的年輕人把七夕節跟情人相會聯系在一起。

丁觀鵬(清代畫家)所繪的乞巧圖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于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部分受漢族文化影響的東亞國家傳統節日,農歷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婦女在庭院向 織女星乞求智巧,故稱為“乞巧”。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被認為是“中國情人節”。

穿針乞巧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于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于古代文獻中所 見到的最早的關于乞巧的記載。后來的唐宋詩詞中,婦女乞巧也被屢屢提及,唐朝王建有詩說“闌珊星斗綴珠光,七夕宮娥乞巧忙”。據《開元天寶遺事》載:唐太 宗與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宮夜宴,宮女們各自乞巧,這一習俗在民間也經久不衰,代代延續。

投針驗巧

宋元之際,七夕乞巧相當隆重,京城中還設有專賣乞巧物品的市場,世人稱為乞巧市。宋羅燁、金盈之輯《醉翁談錄》說:“七夕,潘樓前買賣乞巧物。 自七月一日,車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復得出,至夜方散。”在這里,從乞巧市購買乞巧物的盛況,就可以推知當時七夕乞巧節的熱鬧景象。人們從七月初一就開始辦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到了臨近七夕的時日、乞巧市上簡直成了人的海洋,車馬難行,觀其風情,似乎不亞于 最盛大的節日--春節,說明乞巧節是古人最為喜歡的節日之一。

喜蛛應巧

后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于是每到農歷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編輯:陳佳

關鍵詞:過了這么多年 七夕情人節 它的前身 你知道嗎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片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 中文字幕一二区二三区 | 中文有码日本高清在线视频 | 夜夜久久国产精品亚州AV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