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參考 參考
限制門診輸液怎樣確保“限抗”不打折扣?
新華網 盧俊宇
截至目前,安徽、浙江、江蘇、江西已明確出臺對門診輸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還有不少省份、地市的醫療機構在逐步明確限制門診輸液的政策。
減少輸液對健康治療非常有益。由于“以藥養醫”,大到三級醫療機構,小到農村的鄉村醫生,不合理的大量輸液帶給人們很大的健康問題,特別是抗生素的使用也很不規范。
取消門診輸液并非簡單的治療方式的改變,關鍵是就醫理念的轉變。一般來說,輸液是僅對急救患者、重癥患者和不能進食的患者使用的“最后給藥方式”。而在我國,由于歷史原因,這一給藥方式已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就醫模式,取消門診輸液,也是在逐步糾偏過去錯誤的就醫理念。
所以,減少輸液,首先應讓患者成為主力軍。除了推行行政措施以外,還是要采取多種方式,廣泛宣傳濫用抗生素的危害,讓更多人了解小病不輸液的常識,使患者懂得珍惜自己的身體健康,自覺抵制濫用抗生素。
有地方推出不輸液清單,這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安徽省公布了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囊括了內科、外科、婦科和兒科四大門類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不輸液清單”出臺后,醫院的門急診輸液率下降明顯,“小病不輸液”的觀點也在逐漸普及。
“控制門診輸液是毫無疑問的,國內門診輸液確實過量了,但是完全叫停有點不可思議。”多名醫生都表示并不贊同“一刀切”的做法,每個病人的病情不同,實際治療需要也不同,全部叫停的做法并不合理。還是建議能吃藥盡量吃藥,但是如果病情需要還是要輸液。
要求各級醫院取消門診輸液,從結構上砍掉一塊輸液的陣地,有一定的效果。但也應看到,在醫患關系緊張狀態下,少數醫生即使想減少輸液,也有可能會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別是在患者的壓力和單位創收的背景下,有的醫生難免會采取折中的辦法,要么違禁輸液,要么指點患者去社區衛生室輸液,甚至還可能鼓動患者住院,已達息事寧人的效果。若真如此,取消門診輸液所起到的“限抗”效果就會大打折扣,久而久之,甚至會讓種種限抗措施流于形式。
因此,如果要叫停門診輸液,專家認為需要達到一定的條件,比如有充足的病房等。另一方面,那些常見、效果好的口服藥物、肌肉注射針劑,應進入藥品采購目錄,并保證臨床供應,供醫生與患者合理選擇。
當然,最根本的是,醫改政策要加大對醫院的投入力度,減少其對過度醫療的依賴,遏制醫生的逐利沖動,打開以藥養醫的醫療體制缺口。還要改革醫院內部的分配制度,引導醫生從過度醫療牟利向憑醫療技術和醫療服務獲取報酬方面轉變,回歸根據病情確定治療方案的醫療常識。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限制門診輸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