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三部委退出“小黃帽”打了借權生財的臉
借全國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公益之名斂財的亂象,表明清理社團“二政府”亂象仍有些亟待攻克的堡壘。
教育部近日發聲明稱,退出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下稱“關工委”)發起的全國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動,并稱有人以“全國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活動辦公室”(下稱“安全教育辦公室”)名義與社會公司簽署協議進行商業牟利,與其無關。而29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安監總局官網同日也發表了類似“退出”聲明。這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三部委接連發聲宣布退出同一項社會活動,罕有先例,但背后原因卻不奇怪。媒體報道的信息顯示,近五年來,“安全教育辦公室”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推廣“小黃帽”和“校車工程”等活動,并借“小黃帽”向企業收取上百萬的“贊助費”和“保證金”,甚至與企業引發商業糾紛對簿公堂。在此背景下,三部委的退出聲明,是對不當牟利持否定態度的立場表達,也是種關系切割。
有關行業協會存在的不當牟利現象,公眾并不陌生。無論是此前審計署的直接點名,還是各地近年來力推的行業協會去行政化,都指向了亂象之頻之嚴重。
但與部分“山寨社團”不同,這次的“安全教育辦公室”不是什么“欺世盜名”之輩,而是有著明確的官方背景:一,其接受關工委的直接領導;二,其成立確實得到多個部委的支持,相關文件中有相關部委的公章,管理架構中也有多個部委的官員任職。其借助“小黃帽”等活動向企業收贊助費,不是主管部委所為,但后者聲譽很難不受到牽連。
客觀而言,“安全教育辦公室”這些年主推的“小黃帽”活動等,確實發揮較大的現實作用。多個相關部委為此類活動和社團組織“站臺”,也有利于提高該類公益活動的推廣和執行效率。若能嚴格保障其公益初衷,這或許也是種有效的公益運作方式。
但以“贊助費”、“保證金”等名目出現的不當牟利現象,說明其同樣重蹈了其他一些社團組織“借權生蛋”的覆轍。換言之,其初衷并無問題,關鍵是后續由于管理的失控,導致活動偏離了公益的內核,而變為少數人斂財的平臺。
這帶來多重反思:這類行業協會的成立和運作,一些參與背書的主管部門,到底該扮演怎樣的角色?這牽涉兩個關鍵問題:一是,主管部門在參與過程中如何充當好監督者角色,確保其公益目標不被異化,剔除部門自身可能的利益“投機”,并確保協會組織本身的自主權利;二是,在發生類似亂象后,主管或參與的部門又該承擔怎樣的管理責任?
三部委在覺察到問題后,集體宣布退出“小黃帽”活動,是對亂象說不。而實質上,對于“小黃帽”這樣極具影響力的公益活動,既然有公信力托底,就應在“掛名”之外也對其具體運轉情況盡到監督之責。
近年來,行業協會、社團“去行政化”步伐在加快,但對于“安全教育辦公室”這類曾發揮不小作用的組織,如何對之進行恰當的重塑,可能不僅僅是“去行政化”這么簡單。這類組織,也是清理社團“二政府”亂象亟待攻克的堡壘。而今,三部委相繼退出“小黃帽”這一罕見舉動,就是種警示:社團、行業協會不能搞借權生蛋、扯虎皮式斂財,而在部分社團協會仍帶有“行政化”烙印的情況下,一旦出了問題,主管部門很難以“去行政化”之名完成責任切割。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三部委 小黃帽 交通安全教育活動 商業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