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述評:臨時仲裁庭,請亮出你的賬單
新華社北京7月29日電述評:臨時仲裁庭,請亮出你的賬單
新華社記者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所謂裁決出臺后,菲律賓一家主流媒體披露,三年多來,菲律賓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在南海仲裁案上豪擲3000萬美元。
曝出這一黑幕的專欄作家里戈韋托·蒂格勞曾是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的新聞發言人和辦公廳主任。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菲律賓耗費巨資“收獲”的只是一個燙手山芋,應該讓借此干預南海問題的美國給菲律賓“報銷”昂貴的訴訟費和律師費。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是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留給國際法治史的一大污點。雖然菲律賓和臨時仲裁庭都沒有公開這筆賬的明細,但是從現有價目表、過往仲裁費等數據可以推斷:為了最后拋出“一張廢紙”,有人真肯下本,有人也真沒少掙。
2013年1月,菲律賓選擇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附件七成立臨時仲裁庭的方式,向位于德國漢堡的國際海洋法法庭提請仲裁。
成立臨時仲裁庭、仲裁一個跨國案件需要一整套配套服務,每個服務環節都要收費。從提起申請、組建仲裁庭、外包書記服務,直到出臺所謂最終裁決,都需要花錢。尤其是,仲裁員需要“出場費”,律師需要“鐘點費”。在以分鐘計價的營利性訴訟世界,三年多下來,這可不是一筆小錢。
知情人士披露,菲律賓單方面強行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中,提供付費書記處服務的常設仲裁法院總計向爭端當事方收285萬歐元。其中一部分是法院充當書記處的費用,剩余的則要發放給5位仲裁員。當然,后者拿的是“大頭”。
如蒂格勞所言,菲律賓花費了總計3000萬美元用于南海仲裁案,那么,刨去向常設仲裁法院支付的285萬歐元,剩余部分可能都用在了律師團和證人身上。
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菲方律師團隊共8人,包括美國國際法知名律師保羅·雷切爾。他曾代理尼加拉瓜訴美國支持反政府武裝一案,以及多起涉及國際爭端的案件,手法老到。
南海仲裁案中,在涉及臨時仲裁庭管轄權和可受理性的問題上,雷切爾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是南海島礁“領土主權問題”,經過律師團隊包裝,再與臨時仲裁庭“妥善接洽”,一場披著法律外衣的政治鬧劇由此出爐。
而這一切的背后,是金錢與法律的交換,是霸權與法律的交換。
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律專家畢家瑋指出,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乃至常設仲裁法院與聯合國沒有任何關系。理論上講,只要肯花錢、花大價錢,國家、企業或個人都可以通過這些所謂的仲裁庭打官司。
民事官司、商業糾紛,收點訴訟費、勞務費,本無可指摘。只是,當官司涉及國際爭端,當事方是國家政府,如何摒除國家實力、財力等一切外界干擾因素,保持司法的中立、公正,理應是重要考量。例如,歸屬聯合國的國際法院,在審理涉及國際問題時,法官的酬金、薪水一概由聯合國支付,以保證司法人員客觀中立。
而具體到南海仲裁案中,容許一方包辦仲裁費的做法極易影響仲裁判斷。法律人士解讀,在國際仲裁事務中,這種程序可能導致仲裁庭的極度偏頗。而且,在很多仲裁案中,仲裁員是可以與當事方議價的,在只有一方愿意支付的仲裁案中,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仲裁員的仲裁取向是否會向出資方偏移。
所謂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有過這樣的“錢法”交易,仲裁庭出臺荒唐的裁決結果也就不足為怪了。
但是,拿國際公法做交易,必然會傷及國際法治的權威和公信力。常設仲裁法院中國仲裁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法研究所研究員劉楠來指出,這類仲裁屬濫用國際法,給國際法治留下的反面判例。如果在無法取得一方認可的情況下,所有的國際爭端都走向單方面仲裁,那么,國際法的權威就會受到毀滅性沖擊,有悖“定紛止爭”的國際法精神。
“拿了大錢,辦了臟事,吃相難看,非法無效。”本月中,在新加坡舉行的“南海問題與區域合作發展高端智庫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嘉賓給臨時仲裁庭的所作所為下此結論。準確,形象。
盡管臨時仲裁庭已經散伙,但鑒于其對國際法治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破壞性后果,這一草臺班子有關各方有必要亮出賬單明細,好讓世人心里都有桿秤掂量:拿了多少錢,辦了什么事?(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仲裁 臨時 菲律賓 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