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丙肝患病人數逐年上升 已成肝癌主要誘因
7月27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題是“了解肝炎,立刻行動”。近年來,丙肝患病人數的持續上升引起社會關注。據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統計數據,全球丙肝抗體陽性率約為3%,約1.5億人感染了丙肝病毒,而我國丙肝病毒感染人數估計近1500萬人。
“從報告病例的增長速度來看,丙肝已超過了乙肝,但95%的丙肝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受到感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肝病科主任醫師胡中杰在接受新華網采訪時表示,由于急性丙肝起病隱匿,大部分患者無明顯癥狀,很容易被忽視,而急性丙肝的慢性化率可達到55%~85%,許多丙肝患者在不知不覺中發展為終末期肝病,如肝硬化或肝癌。因此,丙肝往往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而防治丙肝的要務是要提高全民認識,盡早篩查。
我國慢性丙肝存在“三低”高危人群易“中招”
與“家喻戶曉”的乙肝相比,丙肝“默默無聞”,存在“三低”現象,即認知率低、診斷率低和治療率低。據中國肝炎防控基金會近年進行的一項公眾調查顯示,只有38%的人聽說過丙肝,遠低于對甲肝(91%)和乙肝(95%)的知曉度,超過四分之三的受訪者不知道丙肝是可以治愈的。胡中杰對此分析:“我國是‘乙肝大國’,乙肝防治往往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在常規體檢時一般只查乙肝,不查丙肝。大多數的慢性丙肝患者確診時,已處于疾病發展晚期,如肝硬化或肝癌。有專家報道,目前只有不到2%的慢性丙肝確診患者接受了基于干擾素的抗病毒治療。”
事實上,丙型患者即使體檢結果顯示肝功能正常,不進行抗病毒治療清除病毒的話,病情依然是進展的。因此,臨床應重視對丙肝的篩查,主要是篩查丙肝抗體,如果抗體為陽性,應及時進行丙肝病毒核酸檢測,以確認目前是否仍存在丙肝病毒。胡中杰指出,丙肝和乙肝的傳播途徑基本一樣,即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其中血液傳播是最主要的一種方式。共用針具靜脈注射毒品;輸入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被丙肝病毒污染、且未經嚴格消毒的針具以及醫療和美容器械等均可導致經血傳播。“現在年輕人喜歡紋身和穿耳孔,殊不知這些方式均是潛在的經血傳播方式。”為此,胡中杰提醒:九大高危人群應重視丙肝的篩查:即有輸血或血制品史者,尤其是1992年以前接受過輸血者和接受器官移植者;反復血液透析者;吸毒者中共用非一次性注射器者;靜脈內注射毒品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丙肝感染者所生的孩子;不潔性行為者;與丙肝感染者共用剃刀、牙刷者;未經嚴格消毒而鑲牙、補牙、文身、文眉、穿耳洞者,應做到半年或一年一篩查。
“近年來,隨著檢查手段的優化和人們防范意識的增強,通過臨床篩查出的丙肝患者越來越多,這導致丙肝的報告人數迅速增長。”胡中杰說,“但是,報告病例數增加并不能代表新感染人數增加,現在檢查并報告的丙肝病例相當一部分是之前感染的病例。
丙肝重在及時規范治療
盡管丙肝發病隱蔽可怕,但其也有自身的“個性”——它是一種可治愈的疾病,即抗病毒治療有效,且在停藥后第12周和24周仍檢測不到丙肝病毒,稱為12周和12周的持續病毒學應答,獲得持續病毒學應答即為臨床治愈。“很多患者為求速效,聽信偏方,接受了錯誤、無用的治療,導致喪失最佳治療時機,甚至使病情惡化。”胡中杰說,我國《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聚乙二醇干擾素α與利巴韋林聯合應用仍是我國現階段最主要的抗病毒治療方案。臨床數據顯示,我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經過聚乙二醇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治療48周,近80%的患者可獲得臨床較好的治愈效果。
胡中杰指出,“近幾年,國際上研制出多種針對丙肝的口服抗病毒藥物,稱為直接抗病毒藥物(DAA),包括一些蛋白酶抑制劑或聚合酶抑制劑,可使97%以上的初治患者獲得較好臨床治愈效果。目前,部分DAAs已在我國完成三期臨床試驗,不久將獲批應用于臨床,丙肝患者將會有更多的治療選擇。”
丙肝無有效疫苗 防治還需從日常生活做起
由于缺乏有效疫苗,相對乙肝而言,預防丙肝更需依靠對患者的篩查、治療和人們的行為自控。“最佳的保肝之道還在日常預防。”胡中杰指出,首先,應拒絕毒品,不共用針具注射毒品。其次,生病時盡量到正規醫院就醫,對牙科器械、內鏡等醫療器具嚴格消毒。最后,個人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在不安全的地方紋身、紋眉、紋眼線、扎耳洞等。如果家庭成員或者朋友得了丙肝,不用太緊張,只要不共用牙刷、牙杯、剃須刀等衛生用具,是不會被傳染的。
此外,胡中杰提醒,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接觸丙肝患者,如握手、擁抱、禮節性接吻、共用餐具和水杯、共用勞動工具、辦公用品、錢幣和其它無皮膚破損或無血液暴露的接觸均不會傳播丙肝病毒。咳嗽、打噴嚏以及蚊蟲叮咬也都不會傳播丙肝病毒。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丙肝患病人數逐年上升 已成肝癌主要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