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協商 協商
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城市文化遺產
青島市市南區政協專題協商座談會小記
“要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城市文化遺產,像愛護生命一樣愛護歷史街區鮮活的延續脈絡。”一談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青島市市南區政協常委、區政協文史研究會副會長李明就“收不住了”。7月22日,青島市市南區政協舉行“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協商座談會,會議要求每人發言15分鐘,李明講了將近半小時還意猶未盡,他發言的題目是《融入與活化:歷史建筑再利用調研報告》。
市南區是青島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這里匯集了全市40%以上的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筑,棧橋、迎賓館、八大關……行走在這里,步步風景,處處歷史。此外,八大關街區和小魚山街區均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市南區由此成為全國唯一擁有兩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城區。
然而隨著城市的開發和利用,是要現代化舒適的居住環境,還是要原汁原味的歷史文化?很多時候,成為城市管理者面臨的兩難選擇。為了改善老城區居民的生活環境,近年來,市南區政府對部分老城區房屋采取統一“征收”和居民搬遷的政策。“這種將歷史建筑和老居民徹底分離,隔斷了以人為主體的城市歷史傳承,破壞了街區生態的完整性、連續性、循環性與鮮活性。”李明認為,吸引更多的老居民留在老城區居住,是保持城市歷史街區生態、文化、氣質連續性的根本途徑,否則花再多錢修復好的老街區,也不過是一個空殼,沒有生命脈絡,沒有文化傳承,更沒有靈魂。
“隨著居民的搬出,歷史樓院幾乎成了城市垃圾場。”市南區政協人文歷史研究會理事臧杰以大鮑島街區為“微觀樣本”,說明部分完成搬遷的院落不可避免地存在自然損毀和風貌惡化的問題。他建議有關部門對騰空的樓院作統一管理維護,恢復街區風貌;建立物業管理體系,進行保潔維護和經營管理等。
“最好的維護就是使用。”崔燕委員提出了以“認養”方式,讓民間資本介入文化遺產保護,以及“設立文化遺產保護基金”、“以修抵租”等建議。市南區政協人文歷史研究會副秘書長王棟從建立和健全城市文化遺產管理運行機制,制訂和完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標準規范等方面提出建議。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市南區政協主席吳偉說,區政協舉行本次協商議政活動,就是想集中專業人士和委員的智慧,為全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為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同時呼吁更多的人士關注文化遺產保護、提高全社會文化遺產保護意識。
市南區政府副區長周國棟在會上表示,將認真吸納委員和專家們的意見建議,推動全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
編輯:薛鑫
關鍵詞:青島市市南區政協專題協商座談會 城市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