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旺鋪不旺 古玩難玩
專家稱市場兩極分化 大眾收藏品假古董橫行 頂級收藏多半為海外回流
深圳古玩城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古玩市場,而如今臨街旺鋪卻頻現招租轉行告示。而今古玩市場的冷清局面在全國都較為普遍,然而深圳自有其特點。專家表示,深圳的古玩市場兩極分化現象比較明顯,絕大部分民間收藏都是一些贗品或低端文物,但也不乏在國內有影響力的頂級收藏家。毗鄰港澳,經濟實力雄厚的高端藏家依托于有信譽度的拍賣行集腋成裘,有一半以上的高端藏品均是海外回流文物。
市場現象1
一月難開一單
昨日,記者走進位于羅湖區新秀路的深圳古玩城,臨街G棟走廊里空空如也,占據黃金位置的店鋪接連三五家均白紙黑字掛出轉行招租的告示。一家店鋪甩賣十五元一個的紫砂茶壺,隔壁一家則零亂堆著一些古錢幣。商家大多自個喝著工夫茶、玩著手機。
這里是深圳目前規模最大的古玩市場,建筑面積達到6萬平方米,內設展館1000多間,種類涵蓋上古陶器、歷代名瓷、明清家具、名家字畫、翡翠珠寶、木刻根雕到寶石、錢幣、郵票、工藝品等多個門類。
一家主營近現代瓷器的店鋪老板告訴記者,他已經一個月沒有開張了,這跟2010年前后的生意火爆相比,簡直是跌到冰點了,“熟客基本上也沒有再來。一個月6000元的租金在深圳已經不算貴,但是這樣持續下去也不行。”不過他打算繼續熬著,一屋子的物件難安置,轉行不容易。
即使是售賣工藝品和玉器的店也是經營慘淡。90后小李現在幫媽媽打理玉器店,他在高中畢業后又到上海找到當地玉雕師傅學了三年手藝。他媽媽主營那會兒曾經組團購買十幾萬元翡翠的豪客已經銷聲匿跡,而今多是試探著逛逛的年輕人。小李也正好將自己雕的小物件擺著賣,沒客人時就拿機器練練手藝,“現在兩三百元的也賣,貴也就一兩千元。來逛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多是買來玩玩做個裝飾。”
來自湖北的游客劉先生背著相機在深圳古玩城里逛,他說自己偏愛字畫一類,入行不深,所以要多看。劉先生說:“現在的市場大部分就是贗品,我也就是來練練眼力。真的去博物館看,假的也要來瞅瞅。”
市場現象2
互聯網等多重沖擊“撿漏”不再
與其他城市的古玩城出現同樣的現象,老百姓曾經熱衷于前去“淘寶”的深圳古玩城一類的實體店現在幾乎無漏可撿。
“深圳古玩城培養了改革開放后深圳第一批有眼力的古玩收藏家、有實力的古玩商人。但是而今這段歷史已經不存在了。”深圳收藏協會榮譽會長楊傳耕表示,“這里多售賣的是低端玉器、假古董和比較便宜的銅錢銅板,真正的好東西寥寥無幾。現在的古玩城早就過了‘撿漏’的階段,更多意義上已經成為大眾收藏品市場。”
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除了與現在的大環境有關外,火爆了多年的“古玩”神秘面紗不再,而今這些民間收藏品市場終于沉寂是正常現象。
除了古玩城,深圳市民經常去的傳統文物淘寶地這兩年來也不太景氣。而位于東門曾經人流攢動的深圳博雅,作為深圳首家國營文物店,也早已物是人非,于2014年年底關門歇業,取而代之的是出租公寓、琴行等業態。
互聯網的溝通便利也給古玩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目前微信建群也是熟知藏家互相溝通的一種方式。“如果自身經濟實力和辨別文物能力足夠強,收藏群體很容易找到圈子,比如微信建群,非常細分,比如定窯收藏愛好者就建一個定窯群。”深圳博物館副館長郭學雷說。
不過,他認為,文物收藏還是需要在實體店體驗,虛擬社區不能完全取代實體店、展會和交易會。
深圳古玩市場特點
免費民間鑒寶有時九成為贗品
大眾收藏品市場假古董橫行,這也在深圳收藏協會免費給市民鑒寶的活動中得到了體現。收藏熱興起,有助于提升老百姓對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但是也給一些收藏愛好者帶來了慘痛的教訓。
這樣的場景很常見:一個市民將收藏多年的東西視若珍寶,但一鑒定全是假貨,結果現場捶胸頓足。據了解,深圳收藏協會每年從3月開始,每個月均會組織一場免費文物鑒定活動,總計10場。楊傳耕作為專家幾乎每年都要參加文化遺產日的鑒寶,也目睹了不少藏家的慘痛教訓,有的九成以上的藏品為贗品。
“現在假貨泛濫成災,而有很多人還熱衷于在地攤上買東西。”楊傳耕說,“10年前,還有一些不錯的古董流到深圳,但是現在一些大型專業展會上都很難看到不錯的東西。”
在楊傳耕看來,收藏圈里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有的人一直買到贗品但依然撞了南墻也不回頭。有一名深圳的藏家,在家附近的旅游景點世界之窗結識了幾個人,向他售賣玉器瓷器。盡管圈子里的專家多次勸告他,說這是贗品,不要再買了。但是這名藏家依然不信,將這些“文物”送到北京文物商店寄賣,一件都沒有賣出去,但還就是不肯認錯。
“這歸根結底是心態原因。”楊傳耕提醒說,去逛一些市場時可以抱著玩玩的態度,但是千萬不要有撿漏的僥幸心理和貪婪想法,否則處處都是陷阱。
五成以上高端藏品是海外回流
深圳的古玩市場兩極分化的現象比較明顯,且有其自身特點。雖然民間假貨盛行,但深圳也不乏在國內有影響力的頂級收藏家。
位于深圳龍華新區,對市民免費開放的望野博物館藏品就頗豐,還入選“2014亞洲十大民營博物館”,尤其在唐代陶瓷、宋金紅綠彩瓷、古代陶瓷枕、宋金泥塑陶模等方面多有特色。而經國家文物鑒定機構鑒定,該館國家一級文物就有32件。
“真正的文物收藏,對藏家要求很高。深圳高端藏家也有移民特點,有家族傳承的藏家較少,多是經濟實力比較雄厚、依托于有信譽度的拍賣行集腋成裘,所收藏的文物不是海外回流的,就是來自自身在內地的積累。”郭學雷告訴記者。
“深圳出土文物數量極少,不能與陜西、河南比較,而流向不能與北京、上海相比,流到深圳的真文物比較少。但是深圳最大的優勢是與港澳相連,國際市場連接緊密,也造就了一批有實力的藏家。”楊傳耕說。這在藏品上呈現的特點就是,五成以上的珍貴文物是來自國外回流。
而有些藏家視野之廣闊在全國也是少見的。深圳收藏協會理事游永平創建的天竺吳哥文化藝術館收藏了柬埔寨和印度的珍貴文物。“像他這樣系統性收集國外的文物且有所研究,在國內可以稱得上第一人。”楊傳耕說。
據他了解,深圳在全國收藏圈比較有影響的收藏家約有20人左右,其中有將近一半已經設置了民辦博物館。在楊傳耕來看,深圳的民間收藏博物館的數量和質量甚至超過北京。
建議:老百姓學收藏從易到難 假貨是學習辨識好課堂
在郭學雷看來,而今古玩市場的冷清是一件好事。他認為,收藏起初是源于對文化與藝術的熱愛;而今卻源于各種利益追逐,投資客追捧炒作。“回歸到理性平淡,給真正喜歡古玩的群體以空間,有助于文物市場的健康發展。”郭學雷說。
老百姓如何學習收藏?楊傳耕建議,收藏有不同理念,老百姓也可以進行收藏例如錢幣郵票等。在他看來,雖然郵票市場隨著電子網絡化逐漸萎縮,但是紀念幣市場仍然有潛力。他表示:“至于對古董感興趣的市民,可以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例如對青銅器感興趣,就從古錢玩起。而真正意義上的文化收藏必須對文物本身予以研究,充分了解其歷史背景。”
楊傳耕表示,逛現在的大眾古玩市場也可以在否定中求肯定,“可以去博物館、大型拍賣會等地方看真文物,而假貨可以在古玩市場和低檔的古玩商店看。古玩市場一類的場所是學習辨識真偽、鍛煉和提高眼力的好課堂。作假和偽品在與時俱進,用新方法做的假貨不斷涌現,這些新假貨最早多出現在所謂的古玩地攤市場上。”
編輯:陳佳
關鍵詞:旺鋪不旺 古玩難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