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國資要明晰 出資人身份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日前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的報告中指出,當前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問題依然存在,經營性國有資產尚沒有落實統一監管,還存在多頭管理、職責不清的問題,國有資產出資人權利也未落實到位。
落實國有資產在企業中的出資人權利,這是此輪國資國企改革中提出的一個重要目標。所謂出資人權利,就是股東在企業當中按其所持有的股份享有的權利。在國企改革之前,我國的國有企業基本上是國資全資企業,因此國有資產享有對企業的全部權利。在資本市場建立以后,我國的大量國有企業面向社會公眾發行了股票,得以在資本市場上市,上市以后還可以通過兼并重組引進民資、外資,雖然對這類企業習慣上仍然稱為國企,但事實上它們已經是一種混合所有制,只是一般都是國有資產占有控股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國有資產對這類企業已經不再擁有全部出資人權利,而是需要和其他股東按股份比例分享這種權利。
由于國有企業長期存在的政企不分、政資不分問題,國有企業還普遍缺乏以股東角色來行使出資人權利的意識。這表現在“越位”和“漏崗”兩個方面。所謂“越位”,是在以政代企、以政代資的模式之下,仍然習慣于由政府向企業發紅頭文件,要求企業無條件執行,但由于未與其他資本股東有過協商,導致侵犯其他資本股東合法權益的事情時有發生,特別是在公司股東之間由于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企業不是從出資人權利角色出發與其他出資人協商,而是用行政命令來壓服其他資本股東,使后者合理的利益訴求落空。所謂“漏崗”,是迎合政策在不同時期的需求,過于遷就其他資本股東的利益訴求而導致國有資產的應得利益減少甚至流失。比如,當政策需要在企業內部引入外資投資者的時候,企業往往會壓低交易價格,使同樣一種資產在國內外市場上出現兩種賣價,讓國有資產和國內投資者利益受損;而當政策需要支持民營資本發展時,企業也容易在與民企談判時壓低價格,造成國有資產賤賣,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國企高管與民營資本利益勾兌的腐敗情況。
在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的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中,混合所有制是一個重要的方向,這種改革要求國資必須明確出資人身份,嚴格按照自己在企業中占有的股權來行使股東權利,只有這樣,混合所有制中的國資才能與其他資本股東“和平相處”,也才能保證國有資產實現利益最大化。但是,對于我國相當多的國企來說,出資人這個身份定位還是比較模糊的,導致其缺乏落實出資人權利的意識。因此,在國資國企改革中,無論是企業領導班子中代表國資行使職權的高管,還是政府國資監管部門,都要樹立全新的觀念,特別是國企高管,要認真履行國資出資人代表的角色,將國資出資人的權利落實到位,而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僅僅以政府派往企業中的領導干部自居。(周俊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國資國企改革 國資 出資人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