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國際法院前法官:協商談判是解決南海爭端最佳方式
“國家同意對強制性仲裁來說必不可少,在領土問題和海域劃界爭議上,中國不接受任何第三方爭端解決方式,不接受任何強加于中國的爭端解決方案,因此南海仲裁庭所作出的裁決結果是沒有法律效力的。”國際法院前法官阿卜杜勒·科羅馬日前在聯合國國際法院所在地荷蘭海牙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點擊進入下一頁 點擊進入下一頁 點擊進入下一頁點擊進入下一頁
科羅馬是知名國際法專家,曾出任塞拉利昂駐聯合國大使和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主席,在1973年至1982年舉行的聯合國第三次海洋法會議上,他擔任非洲代表團團長。正是在這一歷經9年、有160多個國家參與的國際會議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得以產生,而科羅馬正是該公約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6月26日,由武漢大學中國邊界與海洋研究院和荷蘭萊頓大學格勞秀斯國際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南海仲裁案與國際法治研討會在海牙舉行,科羅馬受邀參加研討會并發表演講。他對本報記者說:“這個研討會非常富有成果,來自世界各地的幾十位知名國際法專家坐在一起,對南海仲裁案的實質、仲裁庭的法理性及其效用都進行了非常專業的討論,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由于西方一些帶有偏見的報道,很多人都不了解南海問題的來龍去脈。中國學者在此次研討會上提交的史料都非常有說服力,但更多的史料還是以中文為主,還需要盡快翻譯成多種外國語言,以便讓更多的人了解南海爭端及南海仲裁案的本質。”科羅馬說,人們只有透過迷霧了解到問題的本質后,才會不受誤導、不被人利用。
科羅馬指出,根據《公約》,強制性仲裁及其他強制程序均應嚴格建立在當事國同意基礎上。南海仲裁案是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中國作為當事方并未同意將該爭端訴諸強制性仲裁,因此南海仲裁庭的審理和裁決都是無效的。《公約》明文規定將一些爭端排除強制仲裁程序,主權國家有權選擇并就此作出聲明。仲裁庭在對管轄權和實體問題做出判斷之前,必須充分考慮主權國家的立場。
“在了解南海仲裁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確仲裁結果的效用。很多人想當然地夸大了其效用。”科羅馬強調,提交強制仲裁只是就一個問題進行法律咨詢,咨詢相關法律說了些什么。仲裁庭至多只能就所提爭端給出一些法律說明和咨詢意見,對于爭議雙方不具約束力。仲裁庭不能使用沒有被賦予的權力,對一起實質性的爭議作出判決。
基于數十年國際法研究和實踐經驗,科羅馬認為,協商談判是解決南海爭端的最佳方式。他說,很多歷史遺留問題都需要耐心來解決,單方面期望通過缺乏法理權威的第三方來裁決爭端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僅無助于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會破壞通過談判加以解決的路徑,有關當事方直接協商是解決爭端唯一有效的途徑。
科羅馬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南海是一片和平水域,中國在維護這片水域的和平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國的這種建設性作用值得贊賞。將南海爭端單方面訴諸沒有法理權威的國際仲裁只會給這片和平水域制造波瀾,無助于問題的真正解決。
科羅馬最后指出,菲律賓和中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在歷史上也都遭到西方國家入侵,現在應該相互幫助,把主要精力放在發展民生上,加強合作,而不是走向對抗。“對抗只能使矛盾更加難以化解,并且給地區穩定與和平帶來威脅,這樣的局面可能是某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希望看到的,但恐怕不是菲律賓愿意看到的。中國努力通過談判來解決分歧,就是在竭力避免出現這種不利局面。”赴荷蘭特派記者 任 彥
(本報荷蘭海牙電)
編輯:曾珂
關鍵詞:國際法院前法官 南海爭端 協商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