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姜玉濤與萊西木偶戲的不解之緣
萊西木偶戲是山東青島的市級非遺項目,姜玉濤是這一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多年來他用自己的實踐,詮釋了如何讓非遺順應時代變化、融入現代生活。
姜玉濤
萊西木偶戲是一種漢族傳統戲劇。萊西木偶以杖頭木偶為主,俗稱“撮頭戲”,木偶造型多沿用戲曲中生旦凈末丑的臉譜,以表現不同的人物形象。據記載,清朝時,萊西木偶戲表演已遠近聞名。傳統的萊西木偶戲能演出《斬黃袍》等十幾個劇目,以京劇、呂劇等戲曲伴唱,京胡、二胡、鼓、鑼等樂器伴奏。這種傳統的表演形式一直紅火到上世紀50年代,然后漸漸由盛而落,到80年代已基本銷聲匿跡。
隨著2006年非遺普查工作的深入開展,萊西木偶戲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重新被發現。為復活該劇種,當地文化部門將仍健在的老藝人倪奉先從東北請回萊西,并于2008年初成立了8人小劇團,但由于資金不足等諸多問題劇團發展一直難有起色。2008年,戲迷姜玉濤接觸了幾次萊西木偶戲后,便產生了濃厚興趣。他不僅主動為平日排練提供場地、為外出演出提供車輛,而且還拜倪老為師,與木偶戲結下不解之緣。
姜玉濤今年51歲,是地地道道的萊西人,青年時他從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后回到萊西自己經營起電腦銷售生意,事業小有成就,唯一的業余愛好就是京劇和呂劇。為復興萊西木偶戲,2012年姜玉濤出資注冊成立了民營的專業木偶藝術劇團——青島大漢偶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招聘了20名演職人員,購置了大量的演出服裝、器材、道具。姜玉濤既做老板,也是司機、搬運工;既要跑市場,也要粉墨登臺表演。在姜玉濤的帶領下,許多年輕演員在演出之余,也都自覺發揮一技之長,或負責音響影像、或負責服裝道具,相互協調配合,承擔起臺前幕后的工作。
不僅如此,姜玉濤還帶領大家深入分析萊西木偶戲陷入困境的原因,在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傳統的萊西木偶戲都是配合京劇、呂劇演唱進行表演的,受眾多為村民百姓?,F在,劇團在保留傳統劇目的同時,還針對少年兒童,排演了《西游記外傳》、《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等20多個神話劇、童話劇,廣受歡迎,經常受邀到學校演出。
作為非遺項目的木偶戲,其傳承還包括木偶制作。經過數年不斷的攻關,劇團在掌握了傳統木偶純木雕刻技藝的基礎上,又具備了新式木偶的自主開發能力。特別是木偶最關鍵的頭部制作,他們自創了“打磨成型—油彩定妝—控制機關組裝”等一條龍生產工藝。如今,以紙漿等為原材料制作的木偶大大減輕了重量,更便于演員長時間托舉表演。自制木偶外表更美觀,內部機關也更復雜,極大地提升了角色的表現力。
目前,劇團的木偶、服裝、道具等都已基本實現自給,徹底避免了去外地采購成本高、定制周期長等問題,甚至還有外地的木偶劇團慕名前來購買產品。此外,劇團還建立了集宣傳、制作、展銷、表演、傳承等功能于一體的萊西木偶藝術館。
今天的萊西木偶戲,既下得了田間地頭、不折不扣地演繹傳統,還能走進劇場、登上舞臺,被城市所接納。該劇團自成立以來,每年演出100場左右,有一半以上為公益演出。2014年,姜玉濤帶隊赴河南開封參加全國首屆木偶展演大賽,榮獲銀獎。隨著其名聲越來越響,受邀去外地演出的機會也越來越多。2015年,該劇團基本擺脫虧損,達到收支平衡,今年有望能夠首次實現盈利。
編輯:陳佳
關鍵詞:姜玉濤 與萊西木偶戲 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