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強調工匠精神并非指復興手工業 而是追求品質
《薄浮雕》藝術大書發布掀起工藝傳承熱議,王魯湘接受專訪時稱:
日前,收藏家鄭華星經過九年的磨合與探索,與木雕家盧小華一同合作的金絲楠木“薄浮雕”技法作品,正式對外公開,更重要的是,其籌備三年的《薄浮雕》藝術大書也同期發布。同期還舉辦了以“中國美學傳統和薄浮雕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沙龍,那精湛的木雕技藝也引發了業界對“工匠精神”的話題熱議。對此,文化學者 王魯湘在接受收藏周刊專訪時表示:“這里的‘工匠精神’并非是只對于‘工匠’來說的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專心致志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的精神,是一種對品質的要求。”
■十二月令之農歷八月
■十二月令之農歷九月(局部)
■竹石(局部)
■宋韻之天女憐山
■《薄浮雕》大書
先“敬”而后“靜”
現在我們就缺乏敬畏之心
收藏周刊:今天倡議“工匠精神”是否仍然缺乏結構性的配套?
王魯湘:對于今天的工匠來說,確實需要一種制度來保障,但對此,是否就等于呼吁回到一個工匠的社會或者手工業社會?那是不可能的。我們今天提倡的“工匠精 神”并非僅僅指手藝,這里的“工匠精神”并非是只對于“工匠”來說的精神。可以這么認為,專心致志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的精神,就叫工匠精神。這就是一種對 品質的要求。所謂“匠”是指能力。對“工匠精神”的要求,其實就先“敬”而后“靜”。“工匠精神”有很多的內涵,其中一個就是“專業精神”。
收藏周刊:那我們在提倡工匠精神的過程中,技藝傳承的本身重要還是技藝傳承中所體現的精神更重要?
王魯湘:這兩個缺一不可。缺其中一個都沒有傳承的力量。前面是技,是手藝,但莊子說“技進乎道”。當我們把這些都當做“道”來看待的時候,就可以把這樣一門傳統神圣化,就會產生敬畏之心。現在我們就缺乏這個,而更多的是慢心,輕浮輕慢之心。
復興“工匠精神”
前提是有一類享受精致生活的人群
收藏周刊:復興“工匠精神”更多的是復興“精神”而非“手藝”?
王魯湘:有些是需要復興手藝。這有個前提,我們從1840年以后,社會就進入一種整體崩潰的狀態,先是軍事崩潰,繼而經濟,繼而文化,繼而信仰。這種崩潰 持續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天,我們才開始有資格說停止這種崩潰,開始自覺地去挽救這樣的局面。這就建立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覺上。一定需要對民族文化有足夠的 信心,才能知道別人好在哪里,如果不自信地學習別人,就容易墮入犬儒主義。
復興“工匠精神”,包括一些社會前提的建立,這些前提不建立,那么復興工匠精神就是句空話。還有,復興“工匠精神”需要一種土壤,就是社會要有一定的富裕 程度。社會一定要出現一類享受精致生活的人群。他們對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生活的物品、對自己消費的東西有一定精致化的要求。
因為有文人參與家具的設計
才使明式家具享有崇高地位
收藏周刊:我們目前推廣“工匠精神”存在什么困難?缺乏什么措施?
王魯湘:中國是個工匠大國,我們在春秋戰國時代,有很多關于能人名匠的故事。今天,這種“工匠精神”逐漸離我們遠去。
當然,這是個系統工程,任何一個國家,它的工匠之所以能夠傳之久遠,代代有人去做,而且越做越好,一定是有相應的制度保障。光是喊口號是沒意義的。例如古 代,春秋戰國甚至更后一些時期,有一些能工巧匠,之所以代代相傳,某種意義上就有一個相應的編戶制度,意思是,鐵匠家庭,只能子子孫孫都做鐵匠,不能做別 的事情。有相應的制度來約束和享受某些特權,例如不用當兵,但也不可以去讀書、考狀元。
收藏周刊:那他們的階層會低嗎?
王魯湘:也不會。瞧不起工匠是士大夫的事情,讀書人覺得工匠所謂精神性的東西不多,更多的是手藝、技巧,只要耗進一定時間精力,也并沒有什么難度。尤其在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下,確實造成了對工匠的不尊重。例如士大夫家族就不允許自己的子弟從事工匠的事情。比如明代江西,江西瓷器很發達,但江 西有些家族的族規里面,非常明確地規定,嚴厲禁止自己的子弟做匠人。
收藏周刊:瞧不起工匠是士大夫的事,但明代的家具之所以被譽為經典,是否也是因為有文人的參與?
王魯湘:確實,為什么明式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有這么崇高的地位,是因為文人參與家具的設計,為什么這么說?明式家具是仿玉器的,而且仿的是戰漢玉器,誰手 里能擁有戰漢玉器,誰有了解?當然不是工匠,而是社會高等級的文人士大夫,他們利用戰漢玉器體現出來的線條、結構,包括簡練的美指導木匠,如何使用黃花梨 等材料。
為什么到了乾隆時期,清式家具品味開始走低,就是因為文人的退出。
春秋戰國時會把匠人當哲人
宋代匠人的社會地位相對卻更低
收藏周刊:歷代哪個朝代的工匠精神體現得比較好?
王魯湘:就是春秋戰國,那時候的工匠地位是非常崇高的,例如《戰國策》《國語》《春秋》,包括諸子百家的《莊子》《墨子》,都可以發現他們經常會把一個匠 人當成一個哲人來描述。他們把匠人專心致志的精神提到很高的程度。比如一個殺牛人,“庖丁解牛”,莊子都把他上升到哲人的境界。
收藏周刊:不少人認為宋代的美學是個高峰,您怎么看?
王魯湘:為什么我會說,宋代的匠人的社會地位相對更低呢?因為唐代以后,中國的貴族階層已經消失了,那時候科舉制度已經推行,讀書能改變平民的命運。“朝 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但是隨著文人參與國家和社會的管理,開始獨攬社會的權力,文人開始自高自大起來。所以從北宋以后,文人開始把自己的地位提到社會 中堅的地位,然后開始鄙視其他階層,甚至價值觀上貶低其他階層。
收藏周刊:歐洲文藝復興主要是復興古希臘的那些經典,如果我們說復興工匠精神,我們會有對應的朝代嗎?
王魯湘:沒有,我們提倡的并非要恢復某個朝代對工匠的定義。
語錄
吾慨然嘆曰:當今之世,人皆浮于事,躁于行,功利于心,只為一日想,不為百年計。詎料國中最忙碌之珠三角腹地,竟有五覺齋人閉門琢木。言琢不言雕,是以其 用工之精謹細微,堪比琢玉。而金絲楠木之珍罕,已同和田良玉。五覺齋之良工,不負帝木,不負寶笈,合此木,此畫,此工而為三絕,真乃曠世之奇遇也。 ——王魯湘
編輯:陳佳
關鍵詞:強調工匠精神 并非指復興手工業 而是追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