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無證培訓機構受追捧 緣何引家長通宵報名?
編者按:暑期將至,各類課外教育培訓機構又火爆起來。它們紛紛“大顯神通”,或承諾能夠升入名校,或保證能夠考取高分。事實真的如它們所承諾的那樣嗎?課外教育培訓機構火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前不久,一家名為“百花學習塾”的學前教育培訓機構引得上海一些學生家長爭相追逐,為了能報上名,一些家長甚至徹夜排隊。然而近日,這家“教育培訓機構”卻被相關部門確認無教育培訓資質。
宣稱系統科學實則“填鴨應試”
據了解,“百花學習塾”在上海六個區設有教學點。其網站稱:“一直專注于培養、開發3歲到12歲兒童的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教材、教具的系統性、趣味性、安全性、有效性已經得到世界各國證明。”
在被相關部門查實無證經營前,該機構的現場報名異常火爆。有的家長帶著被褥通宵排隊報名;有黃牛將排隊號價格炒至數千元;某教學點只招20多人的班短時間內就有200多人排隊報名……
該機構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的課程主要面向幼兒園小班至大班三個階段,包括“邏輯思維”等,其中大班課程里還包括小學學科應試內容。有家長稱,該機構之所以火爆,是因為聽說有不少孩子在這里學習后順利取得知名民辦小學的入學資格。
但一位在此上了一年課程孩子的家長告訴記者:“他們的邏輯思維訓練其實就是小學一、二年級水平的奧數內容,沒有什么神奇的。上了名校的孩子,可能人家本身基礎就好,而且這樣的孩子都是極個別的?!?/p>
還有家長反映,該機構所謂的“小學應試”課程,就是根據近年來一些民辦小學招生“面談”內容進行重復訓練的教育。比如,幫助孩子準備好華麗的自我介紹,然后熟記。
學校真正關注的是綜合素質
“百花學習塾”的課程真的有助于孩子順利進入知名民辦小學嗎?記者近期在上海民辦小學招生“面談”現場看到,學校注重的是孩子在“面談”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綜合素養,而非可以量化的學科知識。
在長寧區民辦東展小學,“面談”分為4個游戲環節:“說說我自己”“腦力碰碰車”“生活小行家”和“游戲我能行”。副校長姜雪雁說,老師希望通過豐富的游戲,考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生活感知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例如,在“游戲我能行”環節里,老師會給孩子皮球、繩等用具,讓孩子自行選擇玩耍,期間會跟孩子進行溝通,來考察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在閔行區萬源城協和雙語學校,每間教室都是一個小小的學習團體。有的孩子在彼此交流,結識團隊伙伴;有的孩子在按照老師指令,完成闖關任務;有的孩子則在老師帶領下唱歌。據介紹,這些“面談”項目都是由學校精心設計,如在闖關游戲環節,學校希望考察孩子對老師指令的領會程度,而有些任務需要幾名孩子協同完成,這就能反映出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
“搶跑”的后果很可能是越跑越慢
多位小學校長告訴記者,孩子的動手、協作、表達能力和好奇心一般在“面談”的過程中都能體現。“比如表達能力,我們不在乎孩子自我介紹時說得多流暢,而是能否跟老師落落大方地溝通交流,哪怕只是問一句答一句。其間的神情和語氣又豈是能培訓得出來的?”萬源城協和雙語學校校長盧慧文說。
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教育集團理事長丁利民說:“我在‘面談’中遇到過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在幼兒園階段上過七八個培訓班。自我介紹特別流利,但表情始終不是特別自然,我給她巧克力吃,她轉身就交給了旁邊的媽媽。感覺她一直處于緊張和焦慮中。”
來自上海靜安區的多項調查顯示,“搶跑”“提前學”能影響的往往是一、二年級,到三年級以上不但沒有效果,學生往往還會因動力不足產生“慢跑”“懈怠”現象。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校長張人利說:“孩子在什么年齡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都有客觀規律。大量數據顯示,孩子通常要到七歲左右才能理解掌握‘左右’等概念?!?/p>
楊浦區齊齊哈爾路第一小學校長助理王雋表示,不少課外教育培訓機構不僅沒能幫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反而消磨了孩子的學習興趣。(記者 潘旭 吳振東)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無證培訓機構 受追捧 家長通宵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