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異地搬遷扶貧 民營企業大有作為
扶貧工作應積極轉變“政府熱、社會弱、市場冷”的局面,積極轉變職能,強化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在扶貧工作中的作用,推進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之間各司其職、協調發展、共同作用
2016年到2020年,全國計劃實施異地扶貧搬遷1000萬人。具體到廣西,全區計劃搬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萬人,同步搬遷的其他農戶10萬人,共110萬人。當前形勢下,實施大規模搬遷移民,已不同于過去有土安置的方式,不是簡單的人口遷徙,而是一項重構經濟和社會體系的重大改革,也是一項涉及面廣、面臨諸多問題和情況復雜的系統工程。不但要幫助貧困群眾從“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大石山區搬遷出來,最重要的還要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出路問題。筆者以為,社會力量是脫貧攻堅的生力軍。民營企業作為社會和經濟建設中的一分子,有責任積極參與國家脫貧攻堅。
民營企業參與脫貧攻堅的最大特色,是能夠在移民搬遷過程中有效導入特色產業,從而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實現造血式、可持續的扶貧,這也是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的優勢所在。
廣西實施移民搬遷扶貧以來,積極嘗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比如廣西興民集團從2014年下半年起,先后承擔了廣西環江、上林、羅城等縣的扶貧移民搬遷工程建設。在建設好安居房的同時,興民集團堅持“五有”模式,即讓移民對象有安置住房、有鋪面物業、有就業支持、有技能培訓、有社會保障,真正讓搬遷群眾實現安居和樂業。這些民營企業在參與移民搬遷項目中也實現了企業發展戰略的延伸和可持續,在釋放貧困地區巨大的市場潛力的同時,也形成了自身新的經濟增長點。
筆者以為,新的歷史時期,我國扶貧工作應積極轉變“政府熱、社會弱、市場冷”的局面,既要充分發揮政府在扶貧工作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又要積極轉變職能,強化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在扶貧工作中的作用,推進政府、市場和社會三者各司其職、協調發展、共同作用。通過相關政策鼓勵引導,民營企業可以在異地搬遷扶貧開發中大有作為。
國家相關部門可就民企營業參與移民搬遷扶貧的案例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形成對民營企業參與移民搬遷扶貧的指導意見,總結成功模式進行推廣;建立健全政府購買服務機制,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通過公平競爭來承接適合市場化方式提供、社會力量能夠承擔的移民搬遷項目;按照應保盡保的要求,加大對易地扶貧搬遷地區增減掛鉤指標支持,特別要向脫貧攻堅任務重的省份傾斜。企業在扶貧開發產業項目中需要征收或征用土地的,在土地使用計劃指標上給予傾斜。對于民營企業參與的搬遷項目,各級國土部門要開通“綠色通道”,簡化報批材料和審批程序,提高報批效率,降低企業時間成本。企業對移民搬遷舊村宅基地進行復墾的,優先列入本地區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企業通過土地復墾置換出的土地指標,在滿足移民搬遷新村用地后,結余指標可用于企業產業扶貧開發項目用地及法律、政策允許的其他投資項目建設用地;建立健全易地扶貧搬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將原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交由集體經濟組織統一轉包、出租、轉讓,民營企業優先承包經營,統一發展產業項目。搬遷戶以耕地、林地流轉、入股,增加租金和股金收益;按照國家稅收法律及有關規定,全面落實民營企業承接移民搬遷社區公共服務項目,如醫療、教育、養老、文化、體育等配套設施服務項目的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參與移民搬遷項目的民營企業發展配套產業,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及技能培訓的,列入勞動部門年度扶持就業促進計劃,給予專項補貼。
筆者期待,在“十三五”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作為社會和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一分子,在相關機制的保障和激勵下,最大化彰顯民營企業參與國家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廣西壯族自治區工商業聯合會主席)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異地搬遷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