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困難群體不設上限”大病醫保筑牢底線
大病醫保“對困難群體不設上限”,幫助最需要幫助的群體,既能進一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老問題,也對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大有裨益。
根據廣東省人社廳官網近日掛出的《廣東省完善城鄉大病保險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廣東將大幅提高大病醫保的保險限額,要求原則上不低于各統籌地區上年度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四倍,其中低保戶等困難群體更是不設上限。
對貧困人口而言,哪項支出是最讓人頭疼,卻又最沒辦法節省?毫無疑問,是醫療支出。“脫貧三五年,一病回從前”,這樣的順口溜絕非戲謔。國家扶貧辦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國現有的7000多萬貧困人口中,因病致貧的占42%,遠超其他因素。能否讓困難群體最大程度減少醫療開支,不僅是實施精準扶貧的有力之舉,更是彰顯社會公平的進步之舉。廣東在完善城鄉大病保險的制度設計中,首次提出“適當向困難群體傾斜”的——對包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五保供養對象和低保對象等城鄉貧困人口實行傾斜性支付政策,大病保險起付標準降低50%,適當提高支付比例,不設年度最高支付限額。下降支付門檻,上不設報銷上限,必然大大提升大病醫保針對困難群體的支持力度。作為一項政策性的托底保障,大病醫保對困難群體給予如此傾斜,值得點贊。
雖然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在廣東已基本覆蓋,但對普通家庭來說,一旦家人得了大病、重病,依舊是一場災難,大病致貧的可能仍存在。應運而生的大病醫保,無疑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全新思路,成為病患家庭一條極端重要的“保險繩”。大病醫保能起到什么作用?在新聞報道中,不乏這樣的案例:韶關一低保戶尿毒癥透析住院,一共花掉9459元,醫保報銷了7094元,大病醫保又報銷1300元,患者自己總共才花了1065元;在廣州,一名在校學生因患地中海貧血癥花了醫療費36萬多元,在居民醫保報銷了22萬多元后,大病醫保又報銷了近7萬元,合并享受的報銷比例達到81%。去年廣東實現了大病保險保障全覆蓋,眼下又開始醞釀拿出更多政策紅包,尤其是“對困難群體不設上限”的探索,這一雪中送炭之舉,溫暖人心。
應該說,提高保障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口吃成胖子”。從基本醫療保險到大病保險,從醫保報銷到“二次報銷”,醫療保障水平既要跟上公眾的需求,也必須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保障水平過于保守,則無法滿足公眾實際需要;保障水平過于超前,則可能造成較大經濟負擔,影響醫保的可持續性。正因為如此,提升醫保保障力度,重在實現動態化、制度化的靈活調整。大病保險從無到有,從局部試點到全面覆蓋,再到“對困難群體不設上限”,這一變化路徑無疑體現了醫保規則調整的靈活與及時。未來隨著醫保支付能力進一步增強,一方面可期待對更加廣泛的普通公眾進一步提高報銷支付比例,另一方面還可在便民舉措方面發出更多惠民紅包。例如在征求意見稿中,已提出將探索整合職工和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政策,并實行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城鄉醫療救助“一站式”直接結算,公眾不再需要拿著單據一次次跑腿報銷。
大病醫保“對困難群體不設上限”,將有限的資源用來幫助最需要幫助的群體,既能進一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老問題,也對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大有裨益,洋溢著濃濃的民生情懷。(張漲)
編輯:趙彥
關鍵詞:困難群體不設上限 大病醫保 筑牢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