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何須用“住窯洞”凸顯病故副市長清廉?
病故的安康副市長李建民口碑挺好,但要宣傳,也該擺脫為宣傳正面形象而對事實強行切割乃至神化的模范生產方式,要講基本理性和邏輯。
5月28日,陜西安康市副市長李建民在出差途中突發疾病去世,引發廣泛關注,繼媒體曝出上千彬縣人自發悼念后,昨日有媒體報道:李建民逝世后,有人在他的老家志丹縣意外發現了其“豪宅”——院子里有四個窯洞,他和哥哥一人兩個;房間里還是水泥毛坯墻,唯一的電器是洗衣機。這讓當地地產老總、彬縣電視臺播音員都放聲大哭,全國道德模范盧效平說:“咱成天扶貧呢……不知道書記住這樣的房子,不知道書記家還未脫貧。”
從此前的一些報道來看,李建民的敬業愛民儼然有口皆碑。他的逝世終歸是件悲傷的事,對其表達敬意,惦念其生前政績,是他應得的待遇。而宣傳這樣的為官模范,也屬媒體正常動作。
但我不明白的是,一座李建民老家的住宅,能說明多少問題呢?僅從照片上就可看出,不僅院子里建筑垃圾遍地、長滿雜草,窯洞破舊的窗框不完整,就連糊紙、屋門都沒有,一看就是閑置多年。而李建民去世前在陜南的安康任職,此前更是在志丹、延川、吳起、彬縣等多地任職,其老家在陜北志丹縣,兩地相距數百公里,他一年不過也就回家幾次而已,既然都不怎么住,樸素些也在情理之中。
李建民老家的房子簡陋,不代表他就常住陋室,而現代社會,也無需官員用過苦行僧式生活來顯清廉。用老家破屋凸顯李建民的窮,看似褒揚,但違背常情常理卻令其過猶不及,瓦解了個體形象的真實性——本質上,它因循的還是為宣傳某個正面形象而對事實強行切割與重組,乃至神化的模范生產方式。而這種路數一開始程序上就存在缺陷,故其自帶“疑點”。
將一個官員強行往完人般模范上拉扯,在以往信息被高度壟斷的時代,或許可以成功。但如今,新媒體的發達迅速瓦解了這種信息生產體制,信息的扁平化傳播,使典型人物更容易被解構,乃至成為被解構的素材。所以,該報道在獲取100000+的同時,也遭到網民杯葛。
這并非對李建民為政品格的懷疑,其政績自在人心。只是說,在呈現正面形象時,應講基本理性和邏輯,多些事實性情境還原,而不能脫離了常識與現實條件,否則很難取得心同此理的效果,到頭來,還可能貽人口實,對被宣傳對象起到抹黑作用。
或許,用“住窯洞”凸顯病故副市長清廉引發爭議的背后,是模范呈現路數該升級了。
□新吾(媒體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安康副市長 李建民 病故 住窯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