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挽救未成年人,法律有溫度更應有硬度
法律有溫度,但更應該有硬度。我們既要給迷途羔羊以法律的溫暖,又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承擔自己的罪責。
在“六一”兒童節之前談點未成年話題似乎是一種時髦,我也未能免俗,跟著紀念檢察機關開展未成年檢察工作30周年的潮流,說點我的個人看法。
前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個感人的故事:一個小女孩從上海出走到杭州,沒錢了,到購物中心偷了一件衣服。被抓到派出所以后,她報了姐姐的名字,因為她恨姐姐,想給她制造點麻煩。民警耐心問她為什么偷衣服。她說因為爸媽偏心,不讓她讀書,讓她打工,所以她也恨爸媽,逃了出來,讓他們著急。行政拘留以后,民警們沒有簡單處理了事,而是把她爸媽請到派出所,讓他們帶回了自己的女兒。女孩臨走留下一封信,“對自己犯下的錯給人民警察帶來的麻煩感到深深的抱歉”!
作為檢察官,這種瑣細的小案子我聽說過很多,在海量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很常見。尚處于身心發育期間的孩子們心智還不成熟,常常因為一時沖動釀成禍端,令人啼笑皆非。對這些孩子們若只是簡單化地依法懲處,可能適得其反。于是,30年前,從上海市長寧區檢察院開始,檢察機關逐漸摸索形成了符合司法規律和未成年人特點的特殊司法理念、工作機制和工作規范,建設了一支有7000多名檢察官的專業化未成年人檢察隊伍。這些年來,這些檢察官做了大量工作。
不過,也得指出,查處未成年人犯罪并不是不分青紅皂白地一概挽救、寬大。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案件,一個中學生在學校飯堂打飯時受到了欺負,便從校外叫來幾個朋友,拿著鐵棍和自來水管,到學校宿舍,當著同學們的面,把欺負他的那個同學打成重傷。事后,幾個打人的孩子的父母賠償了被打的孩子,達成了和解,案子以不起訴結案。
我當時極不贊成這樣的處理,認為寬大無邊將會害了孩子。可以推斷,這幾個打人的孩子和看到打人過程的孩子估計也會這樣想:再大的事賠幾個錢就沒事了,這對孩子們的成長是好事嗎?所以,筆者以為,對未成年人犯罪,既要考慮到他們的心智不成熟,考慮到案發的實際原因,實行從寬從緩的刑事政策;但與此同時,又要讓孩子們看到自己的行為給社會、給他人帶來的傷害,讓他們學會承擔責任,讓他們懂得法律的不可侵犯,接受犯罪行為的深刻教訓。對未成年人來說,必要的懲罰恰恰是最好的教育和挽救。法律有溫度,但更應該有硬度。我們既要給迷途羔羊以法律的溫暖,又要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承擔自己的罪責。這才是對待未成年人犯罪的正確方法。
筆者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為了那些迷途的羔羊》,評點了一位年輕檢察官寫給那些被封存犯罪記錄的孩子們的詩。在“六一”兒童節前夕,請允許我用這首詩里的句子來結束這篇短文:“讓我們陪你在西子湖畔行走/讓和煦的晚風吹去那絲陰霾/讓溫暖的晨光照亮你的新途/讓那未曾遺失的夢想/不再落空。”
□勞月(檢察官)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六一兒童節 保護 挽救 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