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會議 會議
關注茅洲河污染 廣東省政協聯合深莞兩市政協共同問癥把脈
5月19日,廣東省政協在深圳召開“推進茅洲河污染綜合治理”專題視察座談會。這是繼2015年7月20日,深圳市政協首次大型視察“討”30年水污染欠賬后,省政協攜手深圳、東莞兩市政協共同為推進水污染綜合治理查找癥結、提對策。
發源于深圳寶安區羊臺山的茅洲河,全長約42公里,在深圳境內共約30公里,東莞長安與寶安界河約12公里。目前深莞界河污染最為嚴重,河道淤塞、污水直排、水體黑臭現象普遍存在,水質為劣V類,沿河居民苦不堪言,呼吁政府盡快治理。
2016年5月17日至19日,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溫蘭子率住粵全國、省政協委員和省政府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赴深圳、東莞兩市對茅洲河污染綜合治理情況進行專題視察,詳細了解了茅洲河綜合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專題視察座談會上,近10位住粵全國、省政協委員中的專家學者,省政府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深圳和東莞兩市政府主管領導、兩市政協主管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圍繞治水、治污紛紛建言獻策。
“茅洲河的現狀,和深莞兩市經濟發展的水平很不適應。”全國政協委員馬光瑜希望河道治理要和經濟發展同步推進,要本著對人類,對社會、國家負責的態度,真正讓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要徹底治理茅洲河流域水環境,就必須解決好源頭的污水產生問題,違建與違法偷排污水的行為有著緊密的伴生關系。”深圳市政協委員李毅提出:多部門協同工作,齊抓共管,加大環保行政監督力度,試點設立環保警察,威懾違法偷排現象。同時,建立面向社會全過程的信息公開機制,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對于有些數據指標,必須科學認證。”在座談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施平直言,黑臭污染治理,河岸設計用水泥會破壞生態,綜合治理還需綜合考慮。“有些地方污染繼續擴大,對科學和技術難度估計不足,人才也嚴重不足。”廣東省政協常委、環境學者曾志建議,“治污、清淤、補水,須同步進行。”
廣東省環保廳、水利廳、農業廳等負責人在現場表示將加大對治理各項工作的支持。
東莞市副市長喻麗君說,下一步將認真查找問題和薄弱環節,完善河道整治方案,加強與深圳同步聯動和監管力度。“堅持問題導向、生態導向、民生導向,全力以赴打好茅洲河整治攻堅戰。”深圳市常務副市長、市治水提質指揮長張虎表示,深圳將把治水與治城相結合,把河流治理與產業轉型相結合,把河流治理與區域開發建設、城市品質提升相結合,努力走出一條高強度開發地區的治水新路,為全省水環境綜合治理作出貢獻。
“要防止運動式治水,要加強監督,讓每一項工程經得起歷史和實踐的考驗。”溫蘭子希望深圳、東莞兩市在茅洲河綜合治理上,要持久治水、系統治水、制度治水,為全省河流污染治理提供新經驗。
此前,2015年7月20日,深圳市政協組織住深全國、省及市區四級政協委員40多人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水污染治理開展首次大型專項重點視察并座談,17名委員提出了40余條建議。馬興瑞和深圳市市長許勤對視察報告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采納。2015年11月25日,東莞市政協部分委員和市各職能單位視察了東莞長安新區污水處理廠和茅洲河與深圳交界的界河河段污染整治工作,并召開座談會。會后,市政協將視察中發現的幾個重點問題及對策建議形成了專題報告報東莞市委、市政府。
為了堅決打好茅洲河共同治理攻堅戰,2015年12月3日,深莞兩市聯合成立了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為組長,深圳市市長許勤、東莞市委原書記徐建華、原市長袁寶成為副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共同按下“快進鍵”,立下“軍令狀”,倒逼茅洲河各項整治工作。目前,兩地已共同投入治污資金200多億元。(記者宋嘯峰實習記者何文卿)
編輯:薛鑫
關鍵詞:廣東省政協 茅洲河污染 水污染綜合治理 深莞兩市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