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定標準說故事 西藏唐卡“匠心”傳藝
在布達拉宮昏暗的燈光下,勉沖·羅布斯達用8年時間,臨摹壁畫,完成18幅唐卡。
49歲的羅布斯達是西藏唐卡勉薩派代表性傳承人。這個起源于17世紀的唐卡畫派,以線條精細,色彩艷麗著稱。
“現在國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愈發重視,但謀利不應是傳承技藝的主要目的,要重視作品的質量。”同時擔任西藏唐卡畫院院長的羅布斯達說。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西藏建筑中的壁畫多反映藏傳佛教中的歷史與傳說,也是唐卡創作的主要題材。羅布斯達在2005年修補布達拉宮壁畫時,萌生了將其臨摹在唐卡上的想法。他希望用一筆一畫,“永久保存”布達拉宮中這些易失的藝術珍品。
“今年這些唐卡將無償捐贈給布達拉宮。”羅布斯達說。
近年來隨著“唐卡熱”的興起,唐卡也逐漸走向了市場,唐卡的種類和工藝品質也變得參差不齊。
羅布斯達發現,對于日趨開放的唐卡市場,其種類過于紛繁,水彩畫、打印、模板印刷等另類“唐卡”相繼出現。他認為藝術的創新,不能盲目,需要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吸收各家特長。“不了解的人們很容易被這些‘唐卡’誤導,也混淆了西藏的唐卡文化。”
去年,西藏唐卡畫院聯合西藏自治區文化廳以及西藏大學等機構起草了《西藏傳統手繪唐卡地方標準》。
西藏自治區質監局標準化研究所所長旺欽說,該標準適用于唐卡的繪制、制作、科研、教學、銷售及相關領域,并詳細規定了唐卡的分類原則、材質以及繪制方法等內容。該標準草案已經提交有關部門,將于近期在西藏全面實施。
相比于內容上的傳承與創新,西藏自治區一級唐卡畫師洛桑森格發現他的徒弟們“繪畫技藝很扎實,唐卡的理論知識卻很欠缺”,“有一次去內地參展,觀眾詢問某幅唐卡的歷史故事時,學生卻啞口無言。”
洛桑森格在拉薩擁有自己的工作室。8年多來,他先后教授了200多名學生。目前,洛桑森格正在跟有關部門協調籌辦唐卡學校,將會邀請專業老師負責教授唐卡理論知識。他要求自己的學生成為不僅能畫唐卡,也會“說”唐卡的畫師。
如今,西藏現存的傳世文物唐卡中,不乏精品巨作。洛桑森格表示,這些作品的工匠大師雖然已經成為歷史,但他們精益求精的唐卡技藝和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依然在代代相傳。
編輯:秦云
關鍵詞:西藏 唐卡 羅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