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創(chuàng)業(yè)者張濤籌資拍攝公益電影《留愛》聚焦偏遠山區(qū)留守兒童
“感覺自己像一根野草一樣自生自滅。”公益電影《留愛》拍攝之前,張濤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采風時,一個長相清秀的小女孩覺得沒人關心自己,這樣對他說。
張濤是成都天仁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也是一名公益創(chuàng)業(yè)者。今年4月,他籌資近260萬元,自己導演了《留愛》,目前該影片已經入圍北京青少年電影節(jié)。
《留愛》以留守兒童為題材,講述了北方農村孩子山杏到城市尋找父母,遭遇各種問題的故事。影片反映了留守兒童對父母關愛的渴望,對親情的呼喚和城市化過程中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
2013年,張濤接到一個拍攝關于留守兒童的微電影項目,拍攝對象是一個姓李的男孩,家里只有爺爺奶奶和男孩三個人,奶奶身體不好,常年躺在床上。
張濤注意到,男孩特別自閉,和爺爺奶奶都不太愿意交流。那是他第一次和留守兒童的深入接觸。
張濤發(fā)現,男孩很渴望被人關心。男孩也會經常收到爸爸媽媽從城里寄回來的禮物,但是禮物對他而言是可有可無的,看到別的小孩兒都有父母陪在身邊,他會感覺自己像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很孤獨。
據《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統計,我國目前約有留守兒童6100萬人。其中,57.2%的留守兒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兒童是雙親外出。
在2014年全國創(chuàng)業(yè)先鋒頒獎典禮上,張濤結識了幾位大學生志愿者。聊天的過程中,這位創(chuàng)業(yè)者才得知,留守兒童現象在全國非常普遍。
當時他就想,這樣嚴峻的社會問題,如果每次都只是靠新聞媒體的負面報道來引起大家的關注和參與幫扶,是一件挺痛心也挺無奈的事。
張濤想到自己剛好是做電影的,能否用自己的鏡頭為小朋友拍攝一部呼喚親情的電影,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群體。
于是,張濤拿出自己的積蓄,并從銀行貸了款,開始拍攝電影。他把自己定義為“公益創(chuàng)業(yè)者”,并堅定地認同“不只是單純做一個商業(yè)企業(yè),也要做一個社會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理念。
“我當時受別人欺負,現在我也要欺負別人!”聽到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說出這樣的話時,張濤很震驚。男孩說自己不想和任何人講話,從他記事起很少有人與他有充分的溝通,爸爸媽媽在遠方打工,爺爺奶奶忙著地里的活兒。
《留愛》呈現了留守兒童的這種心理狀態(tài)。影片中,三個小孩兒捉弄了山杏后,牛牛說:“咱們剛進城的時候,不是也被坑過嗎?”張濤覺得小孩說的是無心的一句話,但也是他真實的想法,他得到什么就會回饋給社會什么。
主創(chuàng)團隊在四川省內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成都崇州等地,以及內蒙古和河南走訪了許多留守兒童。張濤感受到,留守兒童雖然在地域上有差異,但他們內心深處的凄涼和孤獨是相同的。主創(chuàng)團隊最后選擇在內蒙古赤峰拍攝這部電影,演員均是留守兒童“本色”出演。
山村里電壓不穩(wěn),遇到需要打燈光的鏡頭,就要提前在城里充好電。吃飯就只能在老鄉(xiāng)家里解決,白菜梆子、蘿卜秧子、野菜都吃過。因為團隊人多,每頓飯要分散到很多家去吃。
山路崎嶇,電影中很多山里的鏡頭取景時車上不去,重型設備只能靠工作人員肩扛或者幾個人抬。盡管外部環(huán)境艱苦,團隊最終只用了一個月就完成了拍攝。
談到回報,張濤說,基本上沒有經濟回報,《留愛》屬于公益題材,主要是在全國各大農村院線上映,以及在網絡上播出,這兩部分的收益微乎其微。
事實上,在拍攝之前,已有朋友建議他拍成網絡電影或者喜劇電影,這樣可能帶來更多的收益,但是他最終還是沒有聽從朋友的建議。
2014年9月11日,張濤作為公益創(chuàng)業(yè)青年代表參加了夏季達沃斯論壇。“達沃斯論壇倡導‘不只是單純作為一個商業(yè)企業(yè),也要作為一個社會企業(yè)’的理念對我的觸動很大。”
張濤相信,一個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果企業(yè)與社會息息相關,能夠解決社會的某些問題或者痛點,能夠參與到社會建設過程中,可能未來會做得更加長久。
《留愛》完成之后,在成都郫縣、溫江等地做了很多場免費公映。主辦方邀請農民工家長帶著孩子來看電影。很多家長觀影結束后表示:“不再去遠方打工了。”“干脆留在成都,既能養(yǎng)家糊口,又能照顧到孩子。”
一些青年企業(yè)家在觀看影片之后,在成都雙流成立了“雙流留愛社會服務中心”,專門關愛和幫扶雙流地區(qū)的留守兒童。
目前電影在網上可以免費觀看。未來張濤希望成立以電影《留愛》命名的關愛留守兒童基金,通過個人的力量影響到身邊的人。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張濤 電影 留守 兒童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