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創新驅動發展的“首都使命”

2016年05月22日 22:27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5月22日電題:創新驅動發展的“首都使命”

開欄的話:北京,首都。這里是祖國的心臟,也是創新創業的熱土。全球化的視野,尖端的人才,讓創新成果像泉水一樣在這里噴涌。

近日,新華社記者一行在北京,走進中關村的創客咖啡廳,走進亦莊開發區的企業廠房,走進高校、科研院所,傾聽創新創業者的心聲,感受產業更新換代的脈動,尋找中國科技創新的希望。

從今天起,新華社開設“調結構轉方式·北京科技創新調研行”欄目,講述創新驅動的北京故事。(開欄的話完)

新華社記者趙仁偉、李崢巍、梁天韻

在疏解低端業態中邁向產業“高精尖”,從世界前沿科技的“跟跑者”到努力爭當“領跑者”,科技創新成果既服務津冀又輻射全國……肩負著打造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首都使命,近兩年多來,北京在堅持創新驅動、推進疏解轉型的征途上,信念堅定,目標清晰,步伐鏗鏘。

(小標題)在“舍”中求“得”:發展戰略新思維

北京市“十三五”規劃近日公布,首次設立的4個“紅線約束”指標引人關注:人口規模、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用水總量、能源消費總量等關鍵指標,未來都將有不可逾越的“天花板”。

“北京發展到目前這個階段,靠要素投入、資源消耗的舊路子已經走不通了。”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主任盧彥解釋說,必須實現從集聚資源求增長到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的重大轉變,主動運用“紅線倒逼”的思維,推動形成內涵式集約發展的新路子。

以2014年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標志,北京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軌跡:“紅線約束”成為城市發展的基本共識,“主動疏解”成為各行各業的共同行動。

一組數據勾勒出北京主動做“減法”的快節奏——

2014年北京市制定新增產業禁限目錄以來,全市不予辦理的工商登記業務累計達1.41萬件;

2015年,全市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等禁限行業的新設市場主體同比分別下降64%、25%、24%;

2014年、2015年累計退出污染企業718家;

2015年拆除、清退、升級改造市場233個,涉及建筑面積251萬平方米……

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也通過規劃引導和綜合手段,穩步有序疏解。目前,北京城市學院5000余名學生、北京工商大學500余名學生、北京建筑大學1100余名學生分別遷入順義、房山、大興新校區;天壇醫院遷建工程、同仁醫院亦莊園區二期都在加快推進。

“通過批發市場、學校、醫院等業態的疏解,將會為北京發展高附加值、優勢產業騰出大量的寶貴空間。”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市京津冀協同辦常務副主任王海臣說。

(小標題)從“鋼、車、房”到“高精尖”:經濟結構新格局

透視北京的經濟結構,也在“舍”與“得”、“退”與“進”、“減”與“加”的深度轉換中實現浴火重生。

曾幾何時,“鋼、車、房”這幾大北京的支柱產業,如今已風光不再。首鋼曾是北京市的工業支柱,但為了緩解資源環境的矛盾,北京市2011年實施了首鋼主流程停產;汽車和房地產曾分別是全市消費和投資的最大支柱,在不斷趨緊的限購下受到擠壓。

此消彼長。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2015年,全年實現增加值5180.8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近四分之一。截至2015年,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2萬家,占全國的五分之一。

目前,北京市第三產業比重已提高到79.8%,總量突破1.8萬億元,其中金融、信息、科技服務業等優勢產業比重持續提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成。

“北京通過主動調控、瘦身健體,在‘舍’的同時,‘得’到了經濟結構的持續優化,發展質量的持續提升,首都經濟呈現出運行穩、后勁足、韌性強的良性發展態勢。”王海臣說。

作為首都實體經濟主力軍,北京經濟開發區在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形勢下,連續兩年實現逆勢增長。“這主要得益于于科技進步,中關村科技創新成果在開發區得到快速產業化,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說。

開發區內的企業京東方,堪稱半導體顯示產業的傳奇締造者。全球每10部手機屏幕中有兩部,每10部平板電腦屏幕中有3部,都是京東方供應。同時,新增專利申請量、產品首發覆蓋率、高性能超大尺寸產品市場占有率等多項指標,保持全球前列。

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告訴記者:“前些年公司連續虧損巨大,但一直保持技術研發占銷售額7%的高投入,每年投入幾十億元。沒有科研投入和技術創新,就沒有今天的京東方。”

“中關村正在成為新經濟的發動機。”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說,這體現在“互聯網+”和大數據促進各領域的轉型升級,同時,前沿技術研發、商業模式創新、科技金融創新相結合,不斷催生新的業態。比如,小米、滴滴、58同城等企業在中關村誕生并快速成長,成為移動互聯網和分享經濟的領跑者。

(小標題)從“跟跑”到“領跑”:科技創新新高度

高端產業的動能源自科技創新。依托優勢的資源聚集,通過營造良性的創新生態,北京著力打造全球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石墨烯,一種從石墨中剝離出的單層碳原子材料,因在“輕、硬、柔”等方面的神奇性能,有“黑金”和“超級材料”之稱,也是材料學界的“寵兒”。在北京西山腳下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一座不起眼的實驗樓內,這里的石墨烯研究成果實現了多個“世界首次”。

“石墨烯未來的應用前景廣泛,國際競爭激烈,我們要力爭走在前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員王旭東博士介紹,經過十年攻關,航材院系統掌握了高品質石墨烯制備及應用的關鍵技術,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石墨烯隱身材料、防彈材料、增強金屬材料等應用概念。

在有著中國科技創新“試驗田”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同樣有多項重大原創性基礎科研成果引起了國際同行的關注。李文輝博士團隊發現了乙肝病毒感染人體細胞的受體,并進行新型藥物開發,被認為是“打開了根治乙肝的希望之門”。目前,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李文輝團隊獲得5000萬元投資,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實現臨床應用。

作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陣地,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圍繞國家戰略,始終瞄準科技創新前沿趨勢進行超前布局,努力搶占全球科技創新競爭的制高點。

“在科技領域,我們過去更多的是‘跟跑者’,但當今世界技術革命日新月異,我們不能滿足于‘彎道超車’,在很多領域完全可以成為‘并跑者’甚至是‘領跑者’。”郭洪說。

郭洪介紹,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領域,中關村企業正在全球科技創新競爭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截至2015年底,中關村共創制發布標準5576項,其中國際標準207項、國家標準3111項。

(小標題)既服務津冀又輻射全國:城市擔當新境界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北京如今的發展,已經打破“一畝三分地”的封閉思維,自覺服務于區域協同發展,在向外“輸血”中,首都科技創新優勢也得到了進一步放大。

京津冀地區聚集了全國三分之一鋼鐵產能。為促進大氣環境治理和產業轉型升級,北京市科委牽頭,聯合天津、河北兩地科技部門及鋼鐵企業、金融機構,發揮北京科技大學等首都科技資源優勢,于2015年4月成立了京津冀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聯盟成立以來,現已落地到津冀地區的節能減排示范工程6項,工程投資總額6.7億元。

“京津冀鋼鐵聯盟研究院今年4月落地遷安,給我們這座資源城市轉型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人才支撐,對遷安乃至河北地區的鋼鐵產業都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河北遷安市委副書記、副市長馮濤說。

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中關村企業在天津有合作關系的達1000家以上,設立分支機構的269家,在河北設立分支機構的企業有159家。

不僅是服務京津冀,北京的科技創新成果也在向全國范圍輻射。2015年,中關村園區技術交易額超3000億元,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八成以上輸出北京以外地區。

“自主創新在中關村開花,產業升級在全國結果。”郭洪說,中關村作為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政策先行先試的試驗田,理應發揮更加重要的引領支撐和輻射帶動作用。“這是中關村的重要使命。”他說。(完)(此稿配有圖片)

編輯:楊嵐

關鍵詞:創新 北京 發展 科技 首都使命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 亚欧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久久成人免费视频这里都有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啪 | 亚洲国内自拍中文 | 午夜福利91社区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