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臨床研究不該成為管理的灰色地帶

2016年05月19日 15:04 | 作者:鄭山海 | 來源:京華時報
分享到: 

研究型工作演變為臨床工作,不但違背了醫學倫理,也損害了患者的知情權益和經濟利益。

據媒體報道,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多家知名醫院、研究所,近年來將未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證書,本應“僅供研究”的一種過敏原診斷試劑用于臨床診斷,并收取費用。

按照我國對醫療器械的管理,所有進入醫院的醫療器械都必須獲得注冊證書,否則,根本沒有機會獲得醫院的招標或采購資格。在實際監管中,也要求醫院對于采購的各類醫療器械(包括試劑)必須查驗相關證書,并留復印件備查。

但凡事都有例外。對于醫院來說,這一例外就是臨床研究。因為,醫學是個需要不斷探索的學科,那些曾經的醫學難題,之所以被逐漸攻破,臨床研究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鼓勵科研,為臨床研究開方便之門,也是各個醫院通行的做法。

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本沒有資格進入醫院大門的醫療設備可以打著研究的旗號直接進入相關科室,而在具體的應用中,醫生又擁有絕對話語權,患者很難有機會發覺臨床研究和最新技術之間有什么不同,這就為研究演變為臨床工作鋪平了道路,使相應器械來了一次身份洗白。

將研究型工作演變為臨床工作,不但違背了醫學倫理,也損害了患者的知情權益和經濟利益。但之所以在多家醫院出現,自然有其理由。

其一,確實出于開拓臨床工作的需要。本文開頭提到的過敏原診斷試劑就很容易讓人忽視它可能存在的醫療風險,而且在臨床實踐中,這種全新的檢查數據,也確實能給醫療實踐帶來一些幫助,甚至可能提高自己(科室)在行業中的地位,這是一些科室積極應用這些新項目的重要推力。

其二,因為經濟利益。一方面我國的試驗經費比較短缺,常常無法保證免費臨床試驗的正常實施。另一方面,一旦將試驗項目按照臨床項目實施收費,那么其間的利益空間又比較大,很多時候能成為一個科室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在經濟考核還占有重要權重的今天,這確實具有很強的誘惑力。

要改變臨床試驗屢屢違規的現象,首先應從財務制度入手,在試驗經費上予以保證。同時,對于每一項臨床試驗的資金往來都做好監管,一旦出現違規將嚴懲不貸。此外,要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爭取早期進入多中心研究,對于在國外已經實施了完整臨床試驗的項目,不妨多一些拿來主義,為其臨床推廣提供便利。

□鄭山海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臨床 研究 醫院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天中文字幕综合网 | 亚洲中文字永久幕乱码 | 性色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亚洲精品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