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鄉村醫生招不到本科生”背后的愛與痛

2016年05月18日 11:08 | 作者:楊朝清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即使在富裕的蘇州農村,也缺醫生3000人,按照學校每年培養300人,還要培養10年。”日前,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呂俊峰在一次研討會上拋出了一個問題。江蘇省衛生計生委科技教育處處長孫寧生介紹,基層衛生所需要大量本科生,本科生卻不愿意下基層。(5月17日《中國青年報》)

在社會流動不斷加速的當下,即使在經濟發達的蘇州農村,也存在缺少“好醫生”、吸引不來本科生的尬尷局面。蘇州農村尚且如此,其他經濟欠發達、偏遠落后的農村地區,鄉村醫生的結構性短缺就更為突出。鄉村醫生供求關系的失衡,不可避免會影響老百姓求醫問藥的品質。

不同的醫療機構,在就業市場的生存生態存在著鮮明反差。求職者對大中城市的醫院趨之如騖,對縣級醫院差強人意,鄉鎮醫院幾乎就沒有求職者愿意去。說到底,就業也是一種社會分層,不僅影響著求職者的薪酬待遇、發展空間,也關乎他們的社會評價。那些集聚著較多優質資源和機會的城市,顯然有助于求職者實現人生突破和向上的社會流動;鄉村醫生的短缺,從本質上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現。

只不過,求醫問藥作為老百姓一種剛性需求,顯然不能任由“鄉村醫生荒”蔓延。在一個人口眾多、區域發展不均衡的發展中大國,鄉村醫生完善了醫療體系的社會網絡;鄉村醫生的價值堅守,讓老百姓低成本、高效率地找到了求醫問藥的出口。

在村莊“空心化”、老人“空巢化”、兒童“留守化”的當下,迫切需要建立長久有效的鄉村醫療體系。“鄉村醫生招不到本科生”,讓鄉村醫療缺乏品質保障。一方面,學醫成本高、醫療環境惡化、醫生職業榮譽感和社會認同度下降,導致青年人學醫意愿下降;另一方面,學醫的年輕人“人往高處走”,導致在職場金字塔處于底端位置的鄉村醫生乏人問津。

伴隨著社會變遷,鄉村醫生從昔日的社會精英淪為某種意義上的無能者和失敗者。在傳統社會,鄉村醫生和農民相比,不僅有更高的收入,也有更好的聲望;在現代社會,鄉村醫生不僅在收入上優勢不再,在社會評價上也“縮水”甚至遭遇了污名化。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的雙重缺失,讓鄉村醫生缺乏職業吸引力和競爭力,難以招攬到本科生甚至研究生。

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鄉村醫生不能成為被忽略、被漠視的邊緣群體。不論是提升鄉村醫生待遇,還是促進醫生在城鄉之間的崗位流動,抑或給予鄉村醫生更多的社會認同,只有理解鄉村醫生的愛與痛,尊重和回應他們的利益訴求,“鄉村醫生招不到本科生”的難題才會得到破解。(楊朝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鄉村醫生 本科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播放 | 综合久久久综合欧美98 |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日韩AV一区三区 | 亚洲第一在线视频中文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在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