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縱議 縱議
東歐反導,美俄博弈新戰場
東歐反導系統的部署,打破了美俄之間戰略武器的默契和平衡,俄羅斯無疑處于被動應對狀態。
最近,圍繞反導系統,美國和俄羅斯進入新一輪博弈之中。目前,美國在波蘭的反導基地開始動工了,羅馬尼亞的反導系統開始使用,而地中海的“宙斯盾”早已啟用。由此看來,東歐已經成為美國核威懾力量的外圍,而這也成為美俄核威懾拉鋸的新戰場。毫不夸張地說,從東歐反導到東亞反導,大國核威懾的游戲又回來了,這不僅對俄羅斯是莫大的考驗,也是對世界和平的挑戰,沒有大國的協調和平衡,就沒有和平的基礎。
事實上,美俄圍繞東歐反導系統進行了多年博弈。冷戰結束之后,俄羅斯的地緣戰略空間被大大壓縮,而北約不斷東擴,核威懾乃是大國利器。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遭到俄羅斯的強烈回擊,不僅復活了自己的殺手锏“伊斯坎德爾”導彈,還威脅對部署反導系統的捷克和波蘭進行核打擊。因東歐反導系統,美俄關系處于停擺的狀態,后來奧巴馬上臺之后“重啟”美俄關系,宣布放棄了這一計劃,將反導系統轉移到海上。七年過去了,奧巴馬在卸任之際重新復活了東歐反導系統,美俄之間的博弈又回到了原點。
在伊核協議達成之前,美國以防范伊朗的導彈威脅作為借口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現在伊核協議已經生效了,俄羅斯曾建議美國取消反導計劃。美國非但沒有取消,反而激活了東歐的反導系統。東歐反導系統的部署,無疑會打破現有的戰略平衡,核武器時代的大國和平是威懾平衡的產物,也就是彼此都有隨時毀滅對方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和平也成為彼此都愿意接受的結果。戰略武器的平衡其實是大國平衡的支柱,冷戰之后的全球化遮蔽了這一權力的結構,自由貿易、文化交流的背后需要戰略武器平衡作為基石。美俄的反導系統無疑激活了大國之間真刀真槍的角力。
美國部署反導系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被東歐國家所邀請的,這些國家希望美國提供保護。蘇聯解體之后,東歐國家全面倒向歐盟和北約,俄羅斯處于被動應對的狀態,克里米亞危機之后,整個東歐的安全形勢出現了很大的變化,波蘭等國發現自己處于對抗俄羅斯的前沿。在歷史上,東歐根本不是獨立的地緣政治單元,不如說是歐俄拉鋸戰的戰場,波蘭曾經被三次瓜分,這樣的歷史記憶加上現實的威脅,讓東歐也變成了美國對抗俄羅斯的最堅定盟友。部署反導系統至少可以讓這些國家多一層保護。
就目前而言,薩德系統還沒有入韓,東歐反導系統卻已經運轉。貫通歐亞大陸的俄羅斯最大的優勢是以空間換時間,現在美國以反導兩頭堵俄羅斯,普京需要在歐亞大陸的空間里運籌大國外交,而身在東亞的中國也已經被動卷入到這場大國核威懾的失衡與再平衡的游戲之中了,我們也必須隨時警惕。
□孫興杰(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博士)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東歐反導 美俄博弈 反導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