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金融創新助力產業扶貧 多方合力“貸”動貧困地區富起來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題:金融創新助力產業扶貧 多方合力“貸”動貧困地區富起來
新華社記者李延霞、侯玉杰
產業扶貧是解開貧困枷鎖的金鑰匙。對于自然條件較差、產業基礎薄弱的貧困地區來說,信貸資金的“輸血供氧”至關重要。記者在江西、湖南等地調研時了解到,不少銀行業金融機構在扶貧過程中,因地制宜創新金融產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保駕護航”。
最長期限可達十年的“油茶貸”
貸款期限短,不符合農業生產周期等是當前支農貸款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江西,農業銀行推出的最長期限可達十年的“油茶貸”受到了種植戶的一致好評。
油茶是江西的特色產業,但相較其他農作物,種植周期較長,對于本就捉襟見肘的油茶農戶來說,前期資金負擔較重。
“我們原來支農信貸產品的最長期限是3年,而油茶樹需5年左右才掛果,8年后進入盛產穩產期,農戶的資金負擔很重。”農行江西省分行副行長戴發文表示,在充分了解油茶種植規律的基礎上,該行對信貸產品進行了改造,創新設計后的“油茶貸”最長期限可以達到10年,在3到5年的寬限期內只付利息、不還本金,最低可執行基準利率。這在全國金融系統屬于首創。
至今年3月底,農行江西分行“油茶貸”授信18.8億元,貸款余額17.6億元,支持11510戶農戶,41戶法人企業,發展115萬畝油茶。在總結“油茶貸”創新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特點,“茶葉貸”“臍橙貸”“蜜桔貸”“葡萄貸”等一系列產品相繼推出。
江西銀監局副局長曾暉表示,金融扶貧要精準對接產業發展的有效需求,準入門檻、貸款期限和還款方式等要根據當地農業生產的特點、貸款項目生產周期和綜合還款能力等靈活確定,投下去的資金才能產生實實在在的效益。
金融精準扶貧緊抓龍頭企業
要帶動一方產業發展,僅靠組織化程度低的農戶“單打獨斗”很難實現。發揮農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頭作用,捆綁幫扶貧困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戴發文表示,農行江西分行將推動扶貧龍頭企業發展作為精準扶貧的切入點,通過支持一批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貧困地區農民提供項目、管理、技術、信息等支持,提升貧困戶脫貧致富的能力。
江西遂川縣湯湖新茗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奇鋰告訴記者,合作社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以往當地銀行只有零星小額農戶貸款,金額小,期限也短。農行吉安分行推出的“茶葉貸”,利用財政資金杠桿,提高了貸款金額,累計為合作社成員提供茶葉貸款350萬元,解決了資金上的后顧之憂。目前該合作社已建立統一管理的標準化茶園6000余畝,支持80多戶困難戶入社,這些困難戶每畝收入提高了700元。
在湖南,麻陽縣積極探索“資金跟著扶貧對象走、扶貧對象跟著能人走、能人和扶貧對象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路徑。根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幫扶貧困人口的多少、增收的幅度等,增加授信額度和實行貼息獎勵。目前已帶動4000多戶貧困農戶發展扶貧產業,合作的貧困農戶實現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多方合力助推金融扶貧發揮實效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面對扶貧攻堅的硬骨頭,金融扶貧正在突破以往的各自為政,地方政府、金融監管部門、銀行機構發揮各自所長,形成合力。
湖南麻陽縣扶貧辦主任向杰表示,該縣建立了為建檔立卡貧困農戶量身定制的評級授信系統。同時為解除金融部門的后顧之憂,建立了1000萬元的風險補償基金,每年按貸款實際投放量及時追加金額,著力解決好銀行“敢放”這一核心問題。
在湖南懷化,財政、扶貧辦等政府部門充分調動財政、扶貧資金為扶貧貸款提供擔保、貼息,積極破解貧困戶“擔保難”問題。
贛州銀監分局副調研員劉紅梅表示,針對原來產業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合作機制不健全等問題,該局聯合地方扶貧辦、財政和金融局等,引入政府增信機制,依托市縣兩級財政資金建立10個億的風險緩釋補償基金,以1:8的杠桿比例撬動80個億產業扶貧信貸資金。
年逾60歲的陳佛生從偏遠的贛州古嶂山區土坯房搬出,住進了大橋移民新村的樓房,還在農行“光伏貸”的支持下安裝了5000瓦的家庭光伏電站,每年有6000多元的收入。“光伏貸”對采用“政府風險補償基金+貸款對象”方式放貸的對象,不僅貸款期限可以延長到10年,而且在5年的貸款寬限期內,政府給予貸款貼息,極大減輕貧困農戶的負擔。
“銀行提供貸款,政府又有補貼,這樣的日子肯定越過越好。”陳佛生笑著說。
多方合力之下,更多的金融活水正在源源不斷地澆灌到貧困地區、貧困人口。
編輯:曾珂
關鍵詞:金融創新 助力產業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