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交易量猛增 “冷”市場考驗新模式
如今的藝術市場,一家中小型拍賣行的春秋大拍能有幾千萬的成交額就已經很了不起;在一級市場,千萬成交額對于北京的任何一家普通的當代畫廊來說基本都是天文數字。然而,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的藝術家公盤試運行的短短幾個月內,交易額線上線下已經突破3000萬,今年預計將突破億元大關。藝術家公盤總設計師羅嘉元介紹,公盤目前上線的A盤是以“慢交易”為主。即便如此,試運行期間,已經線上線下完成近3000萬元人民幣的交易額。
相較去年整體不振的傳統市場,公盤A盤顯示的數據表明,入盤藝術家交易已經相當活躍,“傳統市場一件作品可能幾年才活躍一次,我們一年活躍幾次就足夠多了。”羅家元表示,公盤針對的不是傳統市場中的藏家市場,而是基數更大的投資市場和消費市場。公盤對接的是金融理財機構、基金產品,以及更為廣大投資收藏愛好者。上線的短短幾個月,注冊會員從2000多個,猛增到6萬,創造了傳統市場內可能要打造幾年的市場規模。
今年3月份以來,公盤入盤機構增長迅速,新晉加盟公盤的26個機構會員,正在不斷帶入藝術家入場合作。例如,4月新加盟藝術家公盤的經紀機構北京文石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4月中旬正式攜兩位青年藝術家趙蘋曲、楊準加入藝術家公盤,并提供三年以上的持續運營。與傳統模式比較,公盤上線藝術家作品不僅解決了權屬真偽問題,并通過權威專業的第三方價值評估,更是因為在作品價值處于低谷時期上線運營,作品的未來升值的空間更大,從而大大地降低了藝術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藝術家公盤不僅為交易會員提供了線上線下申購的便利通道,同時,還為會員提供了掛盤交易功能,讓更多的投資收藏愛好者能夠在一定周期內通過獲得交易差價,獲得投資收益。已有的精選合購交易版塊,投資收益最高已達年化20%。以藝術家市場價值為基準的低起點、高預期的投資交易,帶動了盤面的大幅活躍。
作為交易平臺,藝術家公盤為投資人購入與出售藝術品提供了透明清晰的決策依據與渠道。交易信息的公開透明,讓投資人在公盤上可以檢索到藝術作品的全部流通記錄與價格變化曲線,以此為依據來選擇投資對象與投資時機,告別了以往的盲目決策。藝術相關知識與經驗的缺乏也不再是問題,實時的藝術品交易信息披露讓投資人可以像對待傳統投資標的物一樣,來決策藝術品的投資與買賣。此外,投資人不僅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交易,也可以委托加盟公盤的藝術家簽約機構進行代購與代售。
編輯:陳佳
關鍵詞:交易量猛增 “冷”市場 考驗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