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慈善需要智慧和效率 26歲香港女孩創(chuàng)辦年輕人的基金會

2016年05月13日 09:24 | 來源:中國慈善家
分享到: 

如果給你一個機會,改變中國的一個問題,你最想改變什么?

“我最想改變的,還是中國的教育問題。”在一場主題為“打造青年人社會影響力”的沙龍上,劉青榆(Jasmine Lau)現場抽卡片被隨機問到這個問題時,如此作答。

這場沙龍由教育類社會企業(yè)“益啟慈善”(Philanthropy in Motion,以下簡稱PIM)舉辦。26歲的劉青榆是這場沙龍的主講人,也是PIM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20160504_134539


她說,目前中國的教育比較忽略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怎么教育孩子,讓他們獨立思考、懂得解決問題,怎么把他們變成有社會責任感的一群人,這個我覺得是最重要的。”

因為創(chuàng)立PIM,劉青榆2015年登上福布斯全球杰出青年榜:

 如果給你一個機會,改變中國的一個問題,你最想改變什么?

  “我最想改變的,還是中國的教育問題。”在一場主題為“打造青年人社會影響力”的沙龍上,劉青榆(Jasmine Lau)現場抽卡片被隨機問到這個問題時,如此作答。

  這場沙龍由教育類社會企業(yè)“益啟慈善”(Philanthropy in Motion,以下簡稱PIM)舉辦。26歲的劉青榆是這場沙龍的主講人,也是PIM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

  她說,目前中國的教育比較忽略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怎么教育孩子,讓他們獨立思考、懂得解決問題,怎么把他們變成有社會責任感的一群人,這個我覺得是最重要的。”

  因為創(chuàng)立PIM,劉青榆2015年登上福布斯全球杰出青年榜:30 under 30。這份榮譽對她來說是一個驚喜,她說,“很多有創(chuàng)造力的年輕人在社會企業(yè)領域做得很棒,應該更多地讓社會看到他們的努力。”

  而PIM所面對的,正是這樣一群18-30歲的年輕人。劉青榆曾經做過一個統(tǒng)計,30%的年輕人對于公益慈善、社會影響力是感興趣的,但是受限于年齡和閱歷,他們沒有很好的渠道去做一些真正有效率的公益。

  讓年輕人的才智、想象力和謀略得到充分發(fā)揮,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有效的慈善行動中去,擴大社會影響力,這是劉青榆創(chuàng)辦PIM—亞洲第一個“年輕人的基金會”的初衷。“我們要培養(yǎng)新一代的公民慈善家。”她說。

  慈善需要智慧和效率,劉青榆16歲時就意識到了這一點。那一年,在廣東德慶,還是高中生的她發(fā)起了一個公益項目。

  劉青榆生在香港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香港中學一向有志愿服務的傳統(tǒng)。16歲時,劉青榆了解到,廣東農村女孩輟學現象比較嚴重,她決定和同學們通過籌款幫助她們。

  在德慶的一個小村莊,劉青榆教女孩們學習英語口語,一個和她同齡的女孩Ocean對她說:“我很羨慕你,這么小年齡就可以做一個giver(贈與者)。我卻沒有條件去做giver,去幫助別人。”

  劉青榆開始審視,自己的行為是不是讓這些女孩覺得自卑或者低人一等了?

  她和伙伴們探訪了當地的孤兒院,在那里,看到Ocean幫忙照顧孩子們時開心的神情,劉青榆意識到:慈善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不是簡單的有資源的人將資源給到沒資源的人。每一個人,無論家境、年齡,都應該有機會參與到慈善中去。相比財富,做慈善更需要智慧和堅持。

  在耶魯大學讀書期間,劉青榆發(fā)現美國很重視對年輕人的體驗式慈善教育。在美國,有超過一百所頂尖大學推行慈善教育課程,很多學校為年輕人成立模擬基金會,劉青榆經常參與其中。

  2012年,劉青榆畢業(yè)回國,發(fā)現很多人想做公益卻沒有頭緒。她決定在北京辦一個小小的工作坊,將在美國學習到的模式搬到國內,讓參與者體驗慈善捐贈。

  報名人數遠遠超過了預期。她開始構想,能不能將更多人的捐款集合起來,做一個基金會,培訓一些年輕人去管理,并讓參與者在導師的指導下深入調研一些企業(yè)和社會組織,學會如何用手里的資金做出最有效的捐贈,提升積極的社會影響力。這就是PIM的雛形。

  “我其實以前是不喜歡交際的,我覺得有目的地去接觸別人好像有點功利。”為了PIM,她給很多校友和機構發(fā)郵件,希望得到他們的意見和支持,那些“看起來高高在上的人”居然回復了。阿里巴巴最早的合伙人蔡崇信甚至同劉青榆單獨談了幾個小時,并向她介紹了阿里巴巴基金會和一些公益組織,幫助她尋找合作伙伴。

  想法成熟之后,劉青榆開始眾籌資金。她拒絕了父母提供的一筆啟動資金,“我其實是想通過眾籌的方式測試一下,到底有多少人認可這個項目,還是只有我自己覺得這是一個好事情。”最終,籌到的金額是預想的兩倍。劉青榆更加認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對的。

  也有一些質疑的聲音:為什么不直接拿錢去幫助別人,而要去培訓這么一幫以后不確定會不會從事公益的年輕人?有人問她,“你做了這么多培訓,有多少學生現在在NGO工作?”

  劉青榆認為,PIM和其他公益機構不同,評估工作成果,不是只拿數據說話,“對于PIM來說,更多的影響是難以用數據衡量的。”她說,“比如一個學金融的學生,參加培訓后卻進了公司,但是我們發(fā)現他在公司里會組織同事運用他學到的理念進行公益活動。他不在NGO工作,但是不能就此認為我們的培訓無效。”

  劉青榆始終認為,年輕人將是下一代社會創(chuàng)變者。

  現在,PIM研發(fā)了“社會影響力系列培訓”課程,目前只在北大開課。劉青榆希望國內能夠有更多高校支持她的項目和課程,有更多的教授、導師參與進來,“這樣就不只是我們一家在做了,影響會大很多。”

  雖然做的是公益事業(yè),但PIM的課程并非免費。“我們做的是社會企業(yè),希望這個模式是可持續(xù)的。更重要的,我們希望讓大家發(fā)現我們的課程是有價值的、值得付費的。”

  對于學員,劉青榆也有自己的考量。“我們不看重經驗,更看重的是有關注社會問題的心,有反思能力。”

  和劉青榆一起創(chuàng)業(yè)的還有她的一位耶魯校友—Connie leong,Connie主要負責香港事務,她則把重心放在北京。

  Connie從小在美國長大,“她是腦洞大開型的。”劉青榆則自稱是個細節(jié)控,對于機構運行和項目開展的方方面面都能把控到。“通常是Connie冒出一個天馬行空的點子,我把她拉回來。”

  PIM自2012年在香港注冊至今,通過模擬基金會或其他培訓課程參與到項目和工作坊中去的年輕人,已經超過了一千人,其中有50%扮演起了組織領導者的角色,超過60%的畢業(yè)生以全職或兼職的身份繼續(xù)投身社會工作。而PIM香港和北京兩地加起來,也不過只有5名全職員工而已。

  “我們(機構)現在確實是比較小,但是我們的能量很大,像香港大學、耶魯北京中心、北京大學這邊,都會有一些教授、導師或者其他人員,全年支持我們的項目。每次說工作坊有什么培訓,他們都會過來支持。”劉青榆自信,PIM平臺將優(yōu)化利用能夠整合的資源,發(fā)揮更大的效應。

  建立一個社區(qū)—這是劉青榆創(chuàng)辦PIM最想做的事情。

  在社區(qū)里,有經驗豐富的導師、參加培訓的學生,有各個社會創(chuàng)新領域的實踐者,也有對社會影響力感興趣的個人。社區(qū)為大家共有,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人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每一個進入者都可以就社會影響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將有效做慈善的理念傳播給身邊所有人,打造自己的慈善理念和社交網絡。

  劉青榆回國后,兼修了倫敦政經學院和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聯合經濟碩士學位。但是由于運作PIM,她已經延遲畢業(yè)三年。“讀書什么時候都能讀,但是我現在建的這個社區(qū),已經在一個發(fā)芽的狀態(tài),我走了不知道它會怎樣。PIM對現在的我來說,是更重要的。”

  改變中國?這個問題會不會太大?劉青榆說,她和她的機構一直堅持:Dream big.Start small.Act now.(夢想不怕大,起點不怕低,重要的是馬上行動。)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劉青榆 pim 福布斯 慈善 公益事業(yè) 培訓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一级日韩国产 | 女同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婷婷99re6国产在线 | 亚洲伊人a和欧美伊人和a | 亚洲免费青草视频在线 | 伊人久久精品九九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