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民盟常熟市委盟員參加“虞山文化進校園”調研活動
2015年民盟常熟市委提出的“讓虞山文化走進校園,讓歷史文脈代代相傳"提案作為政協大會發言,該提案被列為2016年政協主席督辦提案。將于6月份政協主席會議專題協商“虞山文化進校園”操作層面的實質性建議案。
2016年5月6日,常熟政協副主席殷麗萍帶領的調研組赴徐市中心小學參加“虞山文化進校園”調研活動,民盟常熟市委谷裕民、錢律新等及教育界政協委員參加了活動。
常熟市徐市中心小學始建于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昭文縣縣令康基田置智林書屋,并撰《智林社學記》,成為虞東最早的官辦學校。學校擁有250年的歷史, 2003年建成的新校在整體布局上巧妙融入“書屋”的元素,始終以“智林文化”和“以美至臻”理念為統領,時間的厚度、文化的積淀使她彰顯出一種優雅的教育風度。調研組成員在曹深校長的帶領下參觀了校史館、藝術館、收藏館、燈謎館、傳統教育館等彰顯本土校本特色的展館,畫苑、琴苑、書苑、墨苑、謎苑這些體現辦學特色的院落與整體建筑風格相得益彰,并配以靈動的雕塑,古樸的碑刻,精美的磚雕,別致的名人墻、厚重的校訓石等,使人感受到學校悠久歷史的文化氣息,感受到傳統與現代的完美協調。
作為生于斯、長于斯的曹校長對這片土地懷有深厚的感情,他認為一所鄉村學校就象一盞燈,它的價值觀應該是教化鄉民、教化人心,是對鄉土道德精神的引領。如何將虞山文化更好地進校園,要運用辦學過程中教師的資源,挖掘內在文化,用愛和智慧營造一所有氣質的學校。包括營造有氣質的鄉賢文化;培養有氣質的鄉村教師隊伍,了解民俗民風,把鄉村資源整合成師德校本教材;培養有氣質的鄉村學生群體;塑造有氣質的鄉村課程體系;在國家課程體系中滲透有氣質的地方文化。
谷裕民老師認為,文化的代代相傳需要接力,學校、社會及相關部門要共同扮演傳承角色,在課程體系建設中考慮不同的年齡段的特點滲透進去。錢律新老師認為,把小朋友的作品放在桌上,一磚一瓦都體現了地方文化特點。學校是引領先進文化的地方,把鄉間、民間好的文化引領進去,結合國標教學,加大教師的培養,更好地將虞山文化整合進校園。
編輯:秦云
關鍵詞:民盟 常熟市 虞山文化 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