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普洱茶的崢嶸歲月

2016年05月04日 10:25 | 來源:東方早報
分享到: 

勐海古稱“佛海”,種茶、制茶、用茶、貿茶的歷史悠久,始于西漢、興于唐宋、盛于清民。當地布朗、哈尼等少數民族把孔明敬奉為茶祖,稱茶樹為“武侯遺種”,倍加崇敬。


20150114103926589


QQ圖片20160504101604


2ad0979191ca85450a2e7251d56399ac


350b7ce7a5a454ed130041651a58aad1


唐代樊綽的《蠻書·云南管內物產第七》記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所說“銀生城”,即今普洱市景東縣,是當時南詔六節度之一銀生節度的所在地,管轄范圍包括今普洱、西雙版納等地區,而產茶的“界諸山”就是西雙版納、普洱境內各大茶山。當時西雙版納稱“茫乃道”或“茫部”,居住的民族“茫乃”即傣族先民,“濮人”、“濮滿”就是今布朗族的先民,即史學和茶學界公認的我國最早種茶的先民之一,如今就集中聚居在勐海縣布朗山、巴達等山區鄉,布朗山布朗族鄉是我國唯一的布朗族鄉,布朗族人口1.2萬多人,茶業傳襲千余年。

據上世紀50年代中期云南省茶葉科研所組織的古茶樹資源調查,當地哈尼族按“父子連名”順序推算,其先民遷徙到南糯山已有56代,先民到達時山上已有被驅走的濮滿人種植的大片茶園,植茶歷史千余年。此后,由中蘇專家聯合對南糯山一株古茶樹進行年輪測定,認定此古茶樹樹齡為850年以上,命名為栽培型“茶樹王”,成為勐海是世界茶樹原產地中心的活見證。

勐海普洱茶生產與江內“六大茶山”同時期,通過滇藏茶馬古道銷往西藏,普洱茶產銷在清末民初達到鼎盛。勐海大葉種茶制作的傳統普洱茶,滋味釅厚,香高耐泡,很適合游牧民族的藏族口味,深受藏族同胞偏愛,因此有“藏人非車(里)佛(海)茶不過癮”之說。到清朝末年,由于連年戰亂和匪患嚴重,普洱茶加工銷售中心逐步南移到勐海。清光緒末年(1908年),石屏張棠階兄弟三人到勐海創恒春號茶莊;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自勐海經緬甸、印度到西藏的運輸線路開通之后,勐海傳統普洱茶迅速發展。

據李拂一《佛海茶業概況》(1939年)記載,到1936年,勐海的茶莊、茶坊有20多家,當年生產普洱茶3萬多擔,其中出口的“圓茶” 、“磚茶” 、“緊茶”及“散茶”等普洱茶16500擔, 產量最大的洪記茶莊為4000擔,其次是可以興2000擔、恒盛公1700擔,由佛海打洛關和經孟連中緬邊境出口,銷地遍暹羅、緬甸、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及中國西藏等各地,其中以西藏之銷量為最大。由滇藏茶馬古道馱運銷往西藏,全程需100天,改由緬甸走海路經印度再到西藏,就僅需35天。茶號茶莊承載了昨天普洱茶歲月的輝煌。

1939年5月,民國政府財政部采納時任佛海縣代縣長李拂一的建議,委派茶葉專家范和鈞率領技術人員到佛海成立官辦“中茶公司佛海茶廠”,佛海茶廠于1940年正式成立。茶廠從國外運來茶葉揉捻、壓茶等機械設備,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開啟了云南機械加工傳統普洱茶的時代。

新中國成立后,歷屆勐海縣委、縣政府都把茶葉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堅持不懈加以扶持,不斷培育提升、壯大。1973年,勐海茶廠借鑒廣東“發水茶”技術,試驗出人工發酵工藝,使普洱茶加工技藝發生了飛躍性變革;1989年,勐海茶廠的“大益”牌成為云南茶產業中唯一的國家級馳名商標。勐海茶廠于2004年通過重組成立大益集團,“大益”穩居普洱茶第一品牌地位,其“普洱茶制作技藝·大益茶制作技藝”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與此同時,一批品牌普洱茶企業迅速健康成長。知名度較高或年產普洱茶千噸以上規模生產精制茶企業有:福海茶廠、興海茶廠、勐海七彩云南茶廠、陳升茶廠等10多家。如今,勐海普洱茶產品暢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遠銷英國、日本、美國、俄羅斯、波蘭等20多個國家及中國臺灣、香港地區,知名度、美譽度日益提高。

編輯:陳佳

關鍵詞:普洱茶 崢嶸歲月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理论在线视频 | 日本真人作爱视频免费大全 | 日韩精品国产动漫欧美在线 | 亚洲福利精品久久久久91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 中文有码日本精品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