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生態移民讓藏區群眾收獲“德吉”
進入5月,這里的草原依舊枯黃,不過草色已在有無中。天空很低,白云朵朵,匍匐在雪山之巔,兀自美麗著。
這里是祁連山下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的生態移民點——德吉新村。當地藏族群眾告訴記者,“德吉”是藏語,意為幸福、平安。當地人常年期盼的“德吉”,在這里得以漸次“開花”步步“夢圓”。
2014年11月之前,54歲的藏族農民付生財一直認為,和父輩一樣,自己和妻兒會一輩子困居在海拔2800多米的朵什鎮寺掌村。
高海拔村落自然環境惡劣。糟糕的天氣常常讓付生財的家鄉變成一座“圍城”——里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也別想進來。“雨雪天氣直接封山,與世隔絕。”原來的寺掌村讓付生財有苦難言。
事實上,在中國貧困人口中,有相當一部分生活在中西部不適于人類生存的地區。過去,他們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生態環境亦遭到極大破壞。人類活動也使野生動物數量大大減少。
當地牧民介紹,過去放牧使草場退化嚴重,草原上的野生馬鹿、狼等動物蹤跡難尋。“動物都過不好,別提人了。”付生財說,過去全家人種了7畝小麥,“靠天吃飯,吃完糧食就啥也沒有了,收入不敢想。”
2014年底,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他和妻兒搬到了海拔2500米左右的松山鎮德吉新村,一家人的日子逐漸有了起色。“別看我現在住的地方比原來低了300多米,生活可是大不同了。”
在德吉新村,付生財從2015年起種起了蔬菜大棚,去年7月份,收獲的一茬雙孢菇給他帶來7000多元的收入。他說,雙孢菇從今年6月起,可以連續4個月收獲4茬,“價格穩定,平均一茬都能收入7000多元。”除了種地,付生財在家門口的移民搬遷工程工地上打工,2015年還收入2萬多元。
搬遷“搬”走了舊觀念,也“搬”來了新思想。年過五旬的付生財種植菌類作物時,還學到了自己過去一無所知的農業科技。“我經常請教技術員咋配營養液種蘑菇,原來科技種田也能‘發財’。”收獲了科技知識,日子越過越好,付生財還做起了“房東”,說話也有了底氣,“我還在村里訂了個商鋪,打算今年年底給兒子開個飯館。”
如今,付生財住在德吉新村的二層小樓里,室內面積近100平方米,建房時,政府還補助他75000元。太陽能熱水器、抽水馬桶等設施一應俱全。“我覺得自己現在生活得比城里人好。”付生財補充道,“除了新房和院子,我們這里還有更明媚的陽光、空氣。”
和付生財一樣,隨著原先居住在高海拔地區的各族群眾陸續搬進德吉新村,當地的生態環境日趨改善,老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天祝縣南陽山片移民指揮部副指揮段瑋俊介紹,當地自2013年實施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工程以來,截至目前,德吉新村894戶住宅已全部入住,共搬遷全縣8個鄉鎮的藏、漢、土等各族群眾3800多人。而且,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如今的草原上,當地人不時還可以看到野生的馬鹿、狼等動物。
按照《甘肅省易地扶貧搬遷實施規劃(2013—2018年)》,到2018年,甘肅省將完成全省234780戶112萬名貧困群眾的易地扶貧搬遷。
編輯:秦云
關鍵詞:甘肅省 德吉新村 生態移民 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