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老字號的新傳承
在黃山市謝裕大茶葉博物館,一個27歲的小伙兒遞過名片——謝明之,謝裕大第六代傳人。但記者有些恍惚,第一感覺,他所體現的青春活力和直率,不太像茶人。也確實,謝明之的茶葉經里,更多的是現代感。
謝裕大的名號,最早來源于清代制茶專家謝正安,1875年(光緒元年),謝正安創辦了謝裕大茶行,赫赫有名的黃山毛峰,就出自他之手。百余年的歲月后,2006年,謝家后人謝一平成立了謝裕大茶葉股份有限公司,謝明之便是謝一平的獨子。
“傳承到現在,最大的變化可能就是科技元素的融入,黃山毛峰從手工制作全部轉換為機械制作。”謝明之介紹,每到采茶季,一個月內要做出30萬~40萬斤黃山毛峰,時間短,量大,人工無力完成。
“我們不斷創新、嘗試,希望可以用機械代替人工。”最初,產量較小時,是半人工半機械化。機器有殺青機、烘干機等,但都是分開運作。“中間環節,還需要工人來轉場。”
直到2006年,一條生產線徹底擺脫了對人工的依賴。“只是首位投茶、取成茶需要人工。”謝明之說。雖然謝明之是黃山毛峰制作技藝的傳承人,但他認為,制茶師傅當天工作的狀態會對茶葉質量的穩定性造成影響,但機械制茶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看著博物館門口熙熙攘攘的游客,謝明之自豪地說:“不少來黃山旅游的人,對當地茶葉也感興趣,所以我們在2008年建成了這家博物館,是安徽首家茶葉博物館,收集了徽州各種民間傳統制茶工具、毛峰茶文化歷史書籍,游客可以直接來這兒免費了解黃山毛峰的來龍去脈。”
而從博物館驅車不到15分鐘,謝裕大唐模生態茶園在那里靜靜等候。“那是我們的茶家樂。”謝明之說。
漫山遍野的茶樹間,游客們化身為一個個煞有其事的“采茶工”,辛勤地看茶、采茶、拍茶,記錄著自己與茶親密接觸的一刻。
“我們有專業的講解員,會教授大家如何采茶。這片茶園里的茶葉都是為游客體驗來種植的,我們希望打造集體驗、休閑、養生于一體的生態園區,游客還可以加工茶葉、垂釣、種植等。”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謝裕大 老字號 新傳承 茶葉 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