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碧江:結對子建樂園 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
乍見生人,瞿浪面露羞澀,說話很小聲。但一坐在音樂教室的架子鼓前,13歲的他仿佛換了個人,動作熟練,表演投入。身為瞿浪在學校的“代理家長”,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桐木坪九年一貫制學校老師舒勇對自己結對幫扶的“孩子”了如指掌。從過去的孤僻、自卑、不愛學習,到現在可以在全校師生面前登臺表演,成績每科90分以上,瞿浪這一年多的變化,舒勇都看在眼里。
變化源自于近年來碧江區開展的一系列關愛留守兒童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全區現有1萬余名留守兒童,從2013年起,碧江區就建立了區領導聯鄉、部門單位幫村、黨員干部和教師包戶的“三級聯動”結對幫扶工作機制。除了舒勇,瞿浪還有另外一位“代理家長”,桐木坪鄉派出所民警、駐村第一書記陳沂,“陳叔叔常常到家里看我們,問問家里需要啥”。陳沂的單位離瞿浪家很近,每當看見孩子在街上,陳沂都會叮囑他早點回家。
學校鄉村少年宮的音樂教室,是瞿浪放學后最愛去的地方。碧江區把“三室”建設作為一項重點:開設心理疏導室;依托電商進村以及遠程教育室,為留守兒童建立起親情聊天室,定期聯系學生家長與孩子視頻“面對面”;利用鄉村少年宮等設置各類成長活動室。
在燈塔社區街道辦事處,9歲的小女孩楊晶晶下課后直奔社區的“留守兒童之家”。雷世根是這里的志愿老師,來自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他已經在這里服務了半年多,社區免費提供吃、住,他用心陪伴孩子。既就近利用學校資源,又提供志愿者實踐的平臺,這是燈塔社區的一種嘗試。
楊晶晶的父母以前常年在外地打工,她的媽媽兩年前回到當地,每天下班后到社區接她回家。當地政府大力實施“雁歸工程”,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在碧江區區委書記陳代文看來,要從源頭上讓留守兒童不再“留守”。碧江區通過加強園區建設,吸引大批優強企業落戶,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這兩年,我們一共解決了1.5萬人的就業問題,2100余戶留守兒童家庭的父母回家就業。”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碧江 留守兒童 瞿浪 音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