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甘肅省衛計委主任劉維忠談醫改:“健康促進模式”在甘肅
甘肅醫改工作先后得到李克強總理的批示和中央深改辦、國務院醫改辦、國家衛生計生委的充分肯定。其主要經驗之一,是在我國目前醫療資源匱乏且發展極不均衡的現狀下,通過健康促進模式改革提高群眾健康素養,讓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把有限的醫療資源和資金讓給切實需要醫療救治的病人,從而切實逐步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就醫現狀。
“目前,我國醫療資源極為緊張,病人每天都在增加,如果不想辦法減少病人,解決不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在4月12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劉維忠介紹該省醫改情況時表示,只有變“改醫院”為“改健康”,讓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不得大病,把有限的醫療資源和資金讓給切實需要醫療救治的病人,才能實現醫改的目標。
實際上,“改健康”也是甘肅省探索的重要醫改經驗。為此,甘肅省探索實踐了諸多措施,成效明顯。
關口前移,強化預防干預
其首要措施之一,就是突出疾病的預防。
“近幾年,白血病的發病率明顯增高,給很多家庭帶來了沉重負擔。我們調查發現,造成白血病的主要原因是服用抗癌藥、裝修污染以及放射性物質輻射。比如裝修污染可能誘發白血病的問題,現在城里人大都知道了,但是農村人了解得還不夠。我們把這些知識寫到‘農村文化墻’上,告訴大家裝修污染既包括家庭裝修及家具造成的污染,也包括學校裝修及教具造成的污染,這些都可能誘發白血病,從而提高大家對白血病的防控認識。”劉維忠介紹,對白血病實施全民干預兩年來,甘肅省白血病患者比例確實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
白血病只是甘肅省衛計委實施預防干預的重大疾病之一。自2013年開始,甘肅省衛計委對疾病譜排序靠前且群眾看病負擔較重的10種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白血病、終末期腎病等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干預。每年針對其中5種疾病的患病原因和干預方法組織專家進行為期一年的調查,第二年在全社會發動老百姓對這五種疾病的預防干預。“例如第一年我們干預了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病、白血病這五種病,這五種病甘肅有1300多萬患者,若這1300多萬人患病問題得以解決,‘看病難’也就同時解決了。”
這種調查和預防干預,還包括對其中影響公眾健康的土壤、空氣、水質污染等問題,向政府和相關部門提出意見建議,并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加以解決。比如,協調交通部門改造道路從而減少車禍患者。
“我們通過動態疾病譜的后臺數據發現,某地區收治的車禍傷亡患者比例遠遠高于其他地區,且該地區的此類患者又大都集中在一家醫院。經調查,距離這家醫院不遠的地方,有一條公路的彎度設計不合理,從而導致了車禍的高發。聽取我們的建議之后,交通部門對該道路進行了改造,車禍發生率就明顯降了下來。”劉維忠表示,類似這種通過預防辦法減少患者的事例不少,而這些又都驗證了預防在健康管理中的至關重要性。
“甘肅是個窮省,經濟條件和醫療資源在全國都處于倒數的位置,我們只能想方設法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最基礎的問題,用盡可能少的費用維護居民健康,走有甘肅特色的醫改之路。”接受記者提問時,劉維忠再次強調了這一點。
完善基層健康服務體系
突出疾病預防,需要健全的防控隊伍及完善健康服務體系。甘肅醫療資源極其匱乏,防控隊伍如何組成呢?計生專干是重要力量之一。
據劉維忠介紹,甘肅省所有縣、鄉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都加掛了健康教育所的牌子,在原有計劃生育管理服務的職能上,增加了健康管理的服務職責。同時,省衛計委對計生專干進行農村20種常見慢病管理知識的輪訓,實現了讓全省1.88萬名村級計生專干、1.66萬名鄉級專干逐步融入到基層健康管理服務隊伍,形成了縣、鄉、村健康教育和管理機構。此外,還利用“隴家福·幸福寓所”等鄉村計生服務陣地,聯合民政等部門,探索推進計生服務+健康教育+醫養結合的服務模式,打造具有養老照護、生活扶助、心里慰藉為一體的多功能衛生計生服務機構。
開展長期巡回體檢和個體化健康指導,則是甘肅省完善基層健康服務的又一力措。其主要做法是在縣級衛生計生部門統一組織下,從縣鄉醫療、婦幼保健、疾病控制、計生服務機構抽調人員,在全縣范圍內對已患病人群長期開展巡回體檢,建立完善個人動態電子健康檔案;并由村社成立由鄉鎮包村干部、村主任和計生專干、村醫、社隊長組成的健康小組,根據健康體檢結果,入戶開展健康指導。對確需醫療服務的,合理分流到相應機構接受治療,并指導患者報銷醫療費用;對暫不需要醫療服務以及亞健康和健康人員,長期指導健康生活習慣,促使群眾少得病、不得病。
劉維忠認為,健康教育應該是醫療衛生事業的最高境界,減少病人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努力提高群眾的健康素養。因而,甘肅省的健康教育隊伍進家庭、進學校、進機關、進社區、進農村,每年搞40多場健康教育講座,既培訓醫生又給病人搞健康咨詢,努力提高農民的健康素養。
全省農村推廣“村級三件事”
為提高群眾的健康素養,甘肅還探索了一條重要經驗———推廣“村級三件事”,其中第一件事,就是采用“一病一墻”的宣傳方式。比如糖尿病一面墻告知大家食用苦蕎麥可降血糖,并發動農民種苦蕎麥,結果是多數糖尿病人食用后血糖有所好轉,這是用食療的方法解決慢性病。
第二件事,是在每個月下雨天村民都賦閑在家時,讓村醫召集農民互相交流保健經驗,交流土方子。“村醫講一些慢性病的管理方法,這是‘健康三農’,在各個村都開展起來已有數年。”
第三件事,是給每戶農民發放一個“保健箱”。“保健箱”里有鹽袋子、刮痧板、拔火罐器、體溫表,衛計委組織專人挨家挨戶進行保健培訓(現在已基本培訓完)。“比如鹽袋子,農民把鹽炒熱里面加一些茴香、花椒葉等就可以治療頸椎病、甲狀腺結節、肩周炎等多種疾病,特別是對治療老年人的前列腺肥大效果明顯。農民掌握這些適宜的技術之后,對于一些小病的防控,就能實現甘肅提出的‘保健在家庭,小病在鄉村,大病不出縣’的目標。”劉維忠表示。
之所以要專門推行“村級三件事”,主要是因為甘肅省農民眾多且防病意識差,所以“提高農民的健康素養是減少病人的關鍵”。通過一年多的多方努力,甘肅醫改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以渭源縣為例,在實施突出預防的健康促進模式改革之后,該縣住院率下降了16%,門診下降了3%。
在劉維忠看來,這些成果,都是農民健康素養提高的生動體現。
編輯:趙彥
關鍵詞:健康促進模式 甘肅醫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