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參政議政 參政議政
民進中央聚焦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留住精神“胎記”
2005年11月25日,巴黎傳來了韓國“江陵端午祭”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息,由此引發了國人對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機制的反思。
“草根沃野賽名花,香徹尋常百姓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歲月長河中承載著民族記憶和文明脈絡,又通過一個個能工巧匠口傳身教,得以保留至今。然而近些年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日漸老去,一些瑰寶逐漸陷入了傳承斷代的窘境。文化部舉行的2015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透露了這樣一個信息:到2015年8月為止,全國已有250多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相繼去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傳承人群的斷裂,后繼乏人,形勢嚴峻。
在經濟高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更好地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留住精神“胎記”,在傳承基礎上更好地創新?如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社會相互融合?這些問題正得到包括民進在內的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2015年11月19日,由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主持的全國政協“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雙周協商座談會舉行。此次座談會由民進中央與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共同承辦。作為以文化為主要界別的參政黨,民進一直非常關注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和保護領域中的旗幟性人物馮驥才,曾長期擔任民進中央副主席。為了籌備本次會議,民進中央與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密切合作,同時還分別赴全國多地進行專題調研。
2015年“兩會”后, 民進中央即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議題進行了調研部署,安排民進中央文化藝術委員會和民進省級組織和開展調查研究。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常務副主席羅富和還親自帶隊前往江蘇、河北、陜西及北京故宮博物院進行了專題調研。民進北京、河北、江蘇、陜西、黑龍江、山西五個省級組織也在調研基礎上提交了調研報告。在扎實調研基礎之上,民進中央又與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組織召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專題研討會,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有關研究專家,圍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生存現狀和人才斷層問題,非遺傳承人的保護及建立有效的傳承機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生存土壤,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立法進程等問題進行了研討,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在調研中認識問題、研究問題,為的是集思廣益,更好地建言獻策,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人才、創新、制度……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面臨的困境與挑戰匯聚在雙周協商座談會現場,委員與專家們滿懷著對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與相關部委負責同志坐在一起對話、交流,聚焦問題,各抒己見。會上大家呼吁,要按照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制度,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努力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眾,增強傳承活力,推動非物質文化保護事業可持續發展。一是要全面調查、建檔立案。推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搶救性記錄工程,加快非物質文化遺產檔案和相關數據庫建設,完善常態化交流展示基地。二是傳承為重、關鍵在人。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認定標準和工作程序,提高待遇,加快搶救性保護進度。三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分類管理、區別對待,重點扶持,關鍵在省(區、市)的重視和支持。對缺乏市場支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對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項目,政府要關注它的傳承性,加強監督,保護好優秀的文化基因不被破壞。
座談會上,大家暢所欲言,凝聚智慧。在這里,“協商”因程序合理、環節完整、直入問題,而更加務實而高效。這次協商會形成的成果,會后將書面報送中共中央、國務院,供決策參考。
編輯:秦云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人 民進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