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好聲音 好聲音
民進會員常生龍:教師交流既要修渠又要引水
讓名校的優秀管理團隊通過集團化、教研聯盟、委托管理等多種渠道,將受援學校納入到該校整體的管理體系之中,在這些學校之間實現教師的相互交流,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共建。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教育均衡,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上已取得不小的進展。但總的看來,教育均衡發展主要還是體現在辦學硬件的均衡配置上,在優質教師等軟件的配置上還存在較大的差異。這極大地制約了教育質量的均衡發展,也導致一些家長費盡心思、動足腦筋在擁有好師資的學校學區內購買學區房,造成購房的非理性消費等現象的發生,擇校熱、熱炒學區房,年年都成為社會的熱點,引起各方關注。
要建設惠及全民的、更加均衡的教育,必然要在優質教師的校際流動上做文章。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提出,要“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決定》出臺以來,各地都在積極探索教師校際流動的舉措和辦法,形成了定期流動、支教、對口支援、教育聯盟、走教、送教下鄉、優質教師資源輻射等多種教師校際流動的方式方法,不少地方還專門發文,用制度來保障這些措施的有效落實。
教師校際流動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已經在優質學習里讀書的孩子家長,不希望優秀的教師離開學校;教師自己會因為流動而新生出交通、生活、對家庭的責任等多方面的難題;學校辦得有特色,常常是因為若干優秀教師的辛勤付出和專業引領,這些教師的離去,會讓學校自身的發展受到局限;學校和社區的關系,也會因為教師的變動而發生許多微妙的改變……要把這件事情辦好,需要做好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細化實施政策,切實推進校際流動。2014年12月,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的意見》,對教師校際交流做出了頂層設計。因為各地有很大的差異性,教師校際交流的途徑和方式,以及激勵保障機制也會有很多不同,需要各地因地制宜,細化具體實施的方案,并在編制核定、崗位設置、職務(職稱)晉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評優評先等方面實施優惠政策,鼓勵教師主動參與到校際流動的隊伍中來。
二是多種措施并舉,避免簡單化一刀切。推進教師校際流動,要實事求是,切實了解受援學校的教育需求,給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援助計劃。有的學校辦學質量的問題,是干群之間、教師和教師之間不和諧所導致的,這樣的學校更換一名校長可能就會解決問題;有的學校長期比較閉塞,缺少和外界的交流,教師視野比較狹窄,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潛能,需要派入一個優秀的教師團隊進去,將本校教師的教育潛能激發出來;有的學校辦學質量不高,是因為學校的學科發展不均衡,個別學科明顯偏弱導致的,需要給他們提供相應學科的骨干教師,來引領學科的發展。
三是加強機制建設,用好團隊實現雙贏。某學校的教學質量比較好,是因為有一批由優秀的校領導、教師組成的教育團隊,他們有辦好教育的共同愿景,有對學科教育本質的深刻理解,有對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把握,有對教育規律的深刻體認。將其中的一名優秀教師流動到受援學校去,憑借他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改變受援學校的面貌的。教育行政部門要在機制上做文章,讓名校的優秀管理團隊通過集團化、教研聯盟、委托管理等多種渠道,將受援學校納入到該校整體的管理體系之中,在這些學校之間實現教師的相互交流,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共建。
四是發揮信息優勢,借助平臺資源共享。伴隨著幕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平臺在義務教育階段的逐漸推廣和普及,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有了新的路徑。教育行政部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優秀教師通過幕課在區域內共享課程,同時給予學分認定的權力。學校要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互聯網+”時代的教育變革之中,在教育管理、課堂教學等諸多方面進行流程再造,以適應具有更多可選擇性的學生學習新形態,把學生在線學習優質課程與學校的課程管理有效地結合起來。教師要轉變教育角色,從課堂學習的發起者和主導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陪伴者和引導者,在學生需要的時候給予適時的幫助,讓區域名師的優質課程也成為自己專業提升的重要學習資源。
(作者:常生龍,系民進會員、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局局長)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民進 教師交流 優質資源共享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