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做慈善重視“二次幫扶”
本報訊“俞斌公益助學愛心工作室成立以后,新近吸引了將近20位社會愛心人士加入團隊。”“中國好人”俞斌向記者介紹,目前工作室的志愿者隊伍接近200人,已為510余名貧困學生提供愛心資助,其中順利完成學業達350多名。
工作室的成立,使俞斌不再“單打獨斗”做慈善,但他反而更忙了。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俞斌就接到不下5個電話。“志愿者范圍已擴展到全市,經常會有新的志愿者來聯系。”來自錫山區的賈立英慕名而來,前后已拿出近3萬元資助了4個“國旗旗桿工程”并跟隨俞斌數次前往河南、安徽的大別山區實地探望貧困家庭。“賈立英是志愿者團隊的一個縮影,自從工作室成立后,志愿者覆蓋到企業家、公務員和教師等群體,資助力量越來越雄厚。”俞斌高興地說,早年自己做慈善時會受到一些人的嘲笑,但看到如此多的年輕志愿者熱情高漲地加入工作室,在欣慰的同時感受到“群體慈善”的理念已被很多人接受。
慈善愛心活動的專業特性,伴隨著工作室的運行而日益明顯。“以前去山區,更像個人隨機走訪慰問。”俞斌坦言,自從工作室成立后,志愿團隊會預先進行受助者的資質考察與助學建檔工作。去年年底,俞斌從霍山縣漫水河鎮獲得受資助者預選清單,會同團隊成員一同篩選對象,并與志愿者趕赴當地實地確認,確保有限的資金“急人所需”,效果良好。據悉,工作室還建立了資金來源優化與使用保障機制,與堰橋街道會計核算中心聯合成立助學資金管理小組,明確資金的使用、監管、公示流程。
在捐助老少邊窮地區貧困學子的過程中,俞斌也逐步意識到本地學子同樣需要關愛,尤其是情商與人格的塑造。今年寒假,湖濱中學的11名中學生與來自湖南、貴州、安徽的6名結對小學生一同來到愛心工作室參加志愿服務活動,6名小學生還通過自制美工作品贈予捐助者表達感恩之情,本地學子也從中感受到團隊合作的意義。據悉,當地街道和愛心工作室針對本地學生專門開展了10期情商講堂,邀請市精神衛生中心、歐瑞立情商學院的專家為青少年成長中遇到的問題答疑解惑,已累計吸引近400名學生參與。
本地“養志”行動正在開展,在俞斌看來,最大問題在于本地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還不夠。“今年要召集更多了解青少年心理建設的社會志愿者加入團隊,盡可能細化到如家庭、學校和社區這樣的‘毛細血管’。”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慈善 公益 二次幫扶 貧困 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