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品牌·人物品牌·人物

三名基層醫生的心里話

2016年04月06日 09:17 | 作者:劉喜梅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在70%左右的地市開展分級診療試點。分級診療成功實施的關鍵,在于基層醫院是否可以提供相應的醫療服務能力,這將主要由基層醫務人員來完成。但據了解,目前基層醫院普遍存在人才匱乏、服務能力薄弱的雙重制約。也就是說,要提高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人才是關鍵。那么,究竟基層醫院需要什么樣的醫生?什么條件能夠讓基層醫生既能被引進來,又能留得住?讓我們聽聽基層醫生的心里話。

期待能力可更強

32歲的蔡青是內分泌科室的醫生。通過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去年他離開了工作5年之久的兗礦集團下屬的楊村煤礦醫院,來到山東濟寧市兗州區中醫院(二級醫院),完成了他職業人生的一次“轉型”。

“楊村煤礦醫院屬于企業醫院,不享受財政撥款。這兩年煤炭行業不景氣、企業效益差,醫務人員的收入也直線下降,我的工資從剛畢業時候的月入3000元下降到1800元,還要負擔1700元/月的房貸,所以果斷選擇了‘逃離’。”蔡青告訴記者,待遇下降只是造成他“逃離”的直接原因,“想成為一名更出色的醫生”才是他選擇離開的根本原因,因為原單位幾乎不具備成長的空間和土壤。

其實,在2010年蔡青剛畢業時,楊村煤礦醫院的效益還不錯,周邊群眾也有不少來醫院就醫。但隨著楊村煤礦的日漸沒落,以及農村醫保政策的日漸完善(農民在楊村煤礦醫院就醫不能享受報銷),楊村煤礦醫院的患者慢慢就只剩下一些礦區的爺爺奶奶了,年輕人一般都直接去了更好的醫院就診,甚至于該醫院的醫生家屬也不愿意來這里看病了。蔡青也越發清閑下來,“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也慢慢生疏下來,有些竟然忘記了。繼續這樣下去,自己可能就荒廢了。”

于是空閑的時間,蔡青開始準備研究生考試和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在2015年,通過事業單位招聘考試離開楊村煤礦醫院的,除了蔡青,還有另外兩名年輕醫生,他們都去了較原單位更高級別的醫院。

新的單位不管是待遇還是患者數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這多少讓蔡青有些欣慰。畢竟,一名醫生的成長是通過不斷地診治患者來實現的。這個過程還需要醫生接觸到更為先進的診療技術,因為先進的診療技術,有利于醫生對病情做出準確判斷并給出合理的治療方案。

“但現在眾多的基層醫院,尤其是一級醫院,患者寥寥,醫院的設施設備落后,醫生的水平資質平庸,這些因素都讓基層醫院的發展陷入到惡性的循環中,要么人才引不來,要么留不住,最終結果還是基層的醫療服務能力差。這種情況下,醫生并不真正具備分診的能力,分級診療也就成為空談。”蔡青說,一直以來他的愿望就是成為一名出色的醫生,所以從未懈怠對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現在,他依然行走在積極學習的路上,以備在合適的時機繼續“成功一躍”。

希望收入增幅加大

畢業于首都醫科大學的馬龍(化名),已經在北京市大興區舊宮醫院工作了10年。

他是土生土長的大興人,所以當初畢業時選擇了離家較近的一所社區醫院。可10年下來,對工作的諸多不滿意,逐漸消減了他當初的這份“戀家情結”。

馬龍高中時最要好的兩個朋友,分別就職于兩家不同的科技型公司,現在他們已經是公司的業務主管之一,月均收入均在萬元以上。身為部門主任的馬龍,在行政職務上,也算是“領導者”之一,但月均4000多元的薪水,總讓他在兩位好朋友面前“很沒面子”。

“有時候也覺得,職業不同,直接去比較收入似乎有點不合理,但不管是哪種職業,其基本的生活需求總是相似的。如果不是因為家里有房,孩子又有父母幫忙照看,這點收入肯定是沒有辦法把我留在這個工作崗位上的。”馬龍向記者感慨,和他一起畢業來到舊宮醫院的一位同事,3年前跳槽去了私立醫院,“因為在做醫生的理想面前,每個月3000多元的房租以及兒子2000多元的幼兒園學習生活費,更為真實一些”。

沒有房貸,沒有車供,甚至不需要在家做飯而直接去爸媽家蹭飯的生活,是很多同事羨慕馬龍的地方。早些年,馬龍也以此為傲,可漸漸地他已經羞于將這些“優勢”說出口了,因為他慢慢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啃老族”的一員。

“眾所周知,基層醫院在慢病防控和常見病的診治方面,優勢明顯,比如報銷比例高,排隊不用那么久等等。可這些優勢的發揮,需要基層穩定的人才隊伍作為保障。人才隊伍的穩定,首先需要待遇的肯定,比如我們社區醫院,我認為我們的待遇增幅加大些才比較符合大家的預期。那些外地來的大學畢業生,在沒有住房保障的情況下,才能保證有尊嚴的生活。”馬龍告訴記者。

讓馬龍對工作不滿的另一個原因,是目前多數醫院實行的“大鍋飯”管理體制。“比如在我們醫院,日均預防接種的人有300多,而在魏善莊等醫院日均接種人數大概只有30多人,可最后醫務人員的收入相差寥寥。這種多勞不多得的現象,必然打擊醫務人員的積極性,而積極性受挫,也自然會影響醫務人員的診療能力,進而影響患者對醫院的滿意度。”

所以馬龍的愿望,是社區醫院能有一個比較合理的薪酬分配體系,讓他能夠安心地在社區醫院做醫生。

但愿尊嚴更有保障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某醫院急診科醫生曹為民(化名)看來,對基層醫院而言,提升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和診療水平,比解決人才匱乏的問題更為迫在眉睫。

“很多醫學畢業生幾乎沒有臨床經驗就來到了基層醫院工作,而基層醫院本身服務的水平較低,這些新招聘來的大學生得不到較好的臨床指導,就只能靠自己的摸索來提高技能,這樣提升的空間小還容易走彎路。另外,因為基層醫院招聘的人才既有大專生、本科生,也有研究生,本身培養的差距就很大,如果工作后繼續提升的空間受阻,往往就造成了‘留下的人干不好,有能力的人留不下’的狀況。”曹為民認為,基層最缺乏的其實是有能力的醫生,“這不能籠統地等同于基層醫務人員匱乏”,如果服務能力不提高,僅僅靠增加人數并不能解決基層醫療的短板問題。

基層醫生能力提升得慢,曹為民認為一方面是限于整體水平較低,另一方面則是太多的行政事務占用了醫生的時間。“比如我們,至少要有30%的時間用來應付各種檢查,以及建立健康檔案等等非臨床醫學工作。而在私立醫院,則只需要專職做好臨床醫生的工作。”

其實曹為民本來也是一所鄉鎮衛生院的醫生,后來經過努力被借調到區里的醫院,工作環境較鄉鎮醫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曹為民的夢想,其實是做一名更有尊嚴的臨床專職醫生。

作為急診科醫生,所要接診的大都是病情危重急的患者,因而患者家屬情緒失控的狀況時常發生。這種情況大都是家屬并不了解科學治療的原則,因為患者情況緊急又聽不進去醫生的解釋,結果就向醫生吵鬧起來。工作8年來,曹為民被患者家屬毆打已經發生了兩三次,辱罵的次數更多,可最讓曹為民傷心的并不是患者家屬,而是醫鬧事件發生之后,醫院領導為了息事寧人往往還要讓醫生去向患者家屬道歉。

“我特別想成為一名有尊嚴的醫生,這樣即使苦點累點也覺得有價值。現在,我們拿著和多數工種差不多的工資,勞動強度卻是它們的1.5倍(平均每周工作時長60小時是常態),所以每次醫鬧事件發生之后,我的心情就會低落好幾天,甚至想辭職離開這個行業。”說這些話的時候,曹為民的聲音忽然變得慢悠悠的,有些哽咽。



編輯:趙彥

關鍵詞:基層醫生 分級診療 政府工作報告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黄AV人在线观看 | 性开放国产精品按摩Av | 精品在线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 欧美v日韩v亚洲v最新在线 | 日韩中文无线码在线视频观看 | 日韩一区欧美二区成人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