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赴馬里維和醫療分隊空運后送組:每次都是生與死的考驗
中新網馬里加奧3月29日電 (管付巖 張添朔)在中國第三批赴馬里維和醫療分隊里有這樣一個特殊的醫療小分隊—空運后送組,抵達任務區十個月來,他們冒著戰火的生死考驗、傳染病的威脅,克服惡劣氣候條件、乘直升機的種種不適與救治傷員的重重困難,出色完成了聯馬團所賦予的任務。先后出動74次,轉運救治傷員95人,接送遇難遺體15具,飛行距離28200公里,向世界展示了藍盔天使的大愛擔當,也展示了中國軍隊醫務人員高超的醫術,救死扶傷的精神受到了各級醫療官及體系維和部隊的廣泛贊譽。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軍人頭戴鋼盔、身穿防彈衣、再配上一幅墨鏡,是一個酷酷的樣子。可在非洲馬里,熱季最高地表溫度達60多度,他們酷酷的背后卻是難以體會的艱辛與無奈。每次外出執行任務都是一動一身汗,豆大的汗珠從頭盔里滑落,厚重的防彈衣內,迷彩服經常濕透,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就會造成虛脫。
北戰區基達爾是反政府武裝和恐怖組織的聚集地,平時,恐怖分子混雜在平民中,很難辨識身份。據不完全統計,自去年五月份抵達任務區以來,馬里共發生各類襲擊事件201起。每一次外出執行后送任務,對維和隊員們來說都是一次生與死的考驗。多次外出執行任務的空運后送組軍醫王兵感慨地說:“作為軍醫,外出搶救傷病員必須攜槍帶彈全副武裝,在國內從未遇到過。”
有一次,空運后送組接到命令前往基達爾接收剛剛遭遇襲擊的傷員。組長張華霖在行進中發現,為了防止遭到襲擊,他所乘坐的直升機始終在超低空飛行,而隨同醫療隊員一同前往的荷蘭機組人員全部荷槍實彈,兩架機槍就架在機艙里隨時準備戰斗。到了基達爾營區,看見幾小時前被炮彈轟炸的營地,戰火的硝煙還未完全退去,兩架直升機不停地在營區上空巡邏,以防止襲擊再次發生。
“每次外出執行任務,我們切身感受到了危險就在身邊,戰爭就在身邊,希望馬里能夠早日迎來和平的曙光,各國的維和軍人不再有傷亡。”張華霖說道。
熱季經常發生沙塵暴,狂風夾雜著紅色塵土,鋪天蓋地而來。有一次,張華霖帶著衛生員在機場停機坪接收傷員時,晴朗的天空轉瞬間籠罩在狂風和紅色的沙塵之中。從飛機到候機廳,他們頂著大風,費了好大力氣才沖進候機廳。而在柬埔寨維和營區,就曾經發生了一起因沙塵暴襲擊,因帳篷被卷到空中,致人員受傷的情況。
每次執行任務,等待直升機起飛前的那段時間,空調處于關閉狀態,機艙內溫度很高,大家常常是大汗淋漓,等飛機起飛空調開啟后,常常半小時后溫度才能降下來。直升機起飛后,在空中還會出現缺氧狀態,常常會導致眩暈。飛機里的噪音非常大,盡管有保護耳朵的耳罩,也讓人難以適應,衛生員還曾經出現過耳膜穿孔的情況。直升機非常顛簸,飛行中常常使人感到頭暈目眩。
最初的幾次執行任務,隊員們都會惡心甚至嘔吐,不得不隨身帶兩個塑料袋。不可思議的是,一旦有病人在面前時,醫療隊員惡心和眩暈的不適感就會消退許多,因為他們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病人身上,全神貫注投入救護傷員中去。
在執行前接后送任務時,無論是哪種直升機,搶救設備都得自己攜帶,人員活動空間嚴重受限。有時為了便于觀察病情,隊員們不得不坐在病人擔架的兩側的地上。飛機常常出現顛簸,一些看似簡單的操作做起來都十分吃力,給病人用藥時,需要兩個人互相配合保持穩定,才能將藥液抽出。靜脈輸液和注射時,既要固定好病人,又要選擇飛機平穩飛行的間歇快速操作,更要常常交換著用手固定病人,防止輸液針頭的脫出。
聯馬團醫療官福勒上校說:“我們救援的直升機不是專用醫療用的直升機,條件十分有限,加上馬里炎熱的氣候,執行護送傷員任務,是件很艱苦的事情,你們每次都能克服種種困難,順利完成任務,很辛苦,中國軍醫很了不起。”
在外作業的維和人員極易患上瘧疾。有一次空運后送組接到任務,后送一名病情極其嚴重的柬埔寨重型瘧疾患者至加奧機場,當時患者已呈淺昏迷狀態,在運送途中,空運后送組醫護人員一直守護在患者旁邊,進行不間斷觀察并做了及時處置,使病人始終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順利地轉交給前接的法軍空運救護組。
還有一次,接到命令火速乘直升機飛赴300公里外的梅娜卡,救護柬埔寨排爆連的瘧疾患者,他們抵達梅娜卡后,迅速把高燒、渾身無力的患者抬上飛機,經過途中的救治護理,迅速送達中國維和部隊二級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治療,直至康復出院。
柬埔寨排爆連的部隊長蔡萬察說,“感謝你們二級醫院的醫護人員們不顧被感染瘧疾的危險,對我們患瘧疾隊員的救治,感謝你們空中及時運送重病隊員,感謝你們付出的辛苦。中國軍醫值得我們學習,中柬友誼地久天長。”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維和部隊 醫療 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