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陜西榆林市政協委員呼吁為城市補齊“文化之翼”
本報訊(記者路強通訊員劉榮廷)“一個城市的發展既取決于經濟實力,也取決于文化實力,文化和經濟猶如鳥之兩翼。”在3月24日閉幕的陜西省榆林市政協四屆一次會議期間,多位市政協委員呼吁,加強城市文化建設,實現“兩翼齊飛”。
“榆林是全省唯一沒有市級圖書館的地級市,榆林劇院還是上世紀70年代老舊建筑。”陳明委員建議,科學規劃,整合資源,統籌推進市級文化場館建設工作;把市圖書館、市博物館和市文化藝術中心建成城市標志性建筑;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加強文化場館建設和運轉的資金保障;創新機制,強化措施,充分提升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和服務能力。
“幾千年來,人們口口相傳的陜北民歌、大秧歌、信天游、清澗道情、府谷二人臺等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當地傳統文化鮮活的載體,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人文內涵。”九三學社榆林市委關注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榆林市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1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2人。九三學社榆林市委表示,當地非遺保護存在的問題與其他地方一樣,主要是資金短缺,缺乏必要的非遺傳承場館,非遺傳承后繼無人。他們建議,籌建非遺保護與傳承中心,將榆林所有國家級非遺項目集中在一起進行傳承與保護;給每個國家級非遺項目分配二至三個公益崗位,讓有志于此道的人職業化和終身化;另外,將每項國家級非遺拍攝成一部紀錄片。
謝紅靜委員的著眼點與旅游有關,她說,文化能提升旅游的內涵品質,旅游能促進優秀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因此,她建議政府加大對文化旅游產業的投入,加強歷史遺存的保護和開發工作,挖掘文化內涵,淬煉文化精神,明確文化開發的導向、文化主題的定位,注重旅游資源開發的“物化”與“活化”;同時,整合文化旅游資源,推出一批文化旅游精品產品,進一步提升榆林的文化品質和城市競爭力。
編輯:薛鑫
關鍵詞:陜西榆林市政協 陜西榆林市政協委員 文化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