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慈善法引入市場手段 公益信托有望激活

2016年03月17日 14:41 | 來源:騰訊財經
分享到: 

中國立法者希望激活慈善領域相關法律中與金融手段有關的條款,讓“市場”這一高效配置資源的手段在慈善領域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立法機構在三月份的年度會議中,對中國首部《慈善法》的草案進行了審議。《慈善法》三讀通過,15年前已經生效的《信托法》中有關“公益信托”的條款將有望落地。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在接受騰訊財經采訪時表示,中國金融制度發育并不完全,阻礙了“金融與慈善的對接”:慈善信托一直無法激活是這一障礙的表現之一。

此前,中國慈善信托領域的發展“應該說是基本空白”。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鄭功成教授分析認為,公益信托主管機關不明確,這是長期以來慈善信托無法落地的原因之一。

“委托人基于慈善目的,依法將其財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愿以受托人名義進行管理和處分所開展慈善活動的行為”系慈善信托。這是《慈善法》立法說明對慈善信托的解釋。

最新通過的法案中,受托人被確定為慈善組織或信托公司。這意味著每年“1000億左右”社會捐贈中的一部分將有望進入信托市場。相較于慈善機構,信托公司在風險控制、財產增值方面更為專業。

“原來是慈善組織做慈善,現在則引入了市場機制。”這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非政府管理研究所王名教授接受財新采訪時做出的表態。

慈善信托是市場機制的一部分。在更為寬泛的意義上,通過引入市場機制以提升慈善效果的做法,被冠以“社會影響力投資”或“催化式慈善”的名稱,已由多家慈善機構付諸實踐。

“催化式慈善”一方面強調不同領域利益相關方的合作,另一方面,通過激勵機制的設計,以杠桿方式撬動更大的慈善效益。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諾對這一由該基金會倡導的概念進行了解釋。

李一諾表示,對于關注利潤的企業而言,慈善組織所經常采取贈款方式“不一定是最合適的(慈善)方式”,原因在于企業需要激勵機制。蓋茨基金會一直在嘗試以投資方式促進慈善進程:該基金會所采取的項目相關投資(Program-Related Investment)是方式之一,在近年內投資了大約50個項目,投資金額“與一個成規模的基金類似”。

在投資中,慈善機構與投資機構的做法類似,向滿足基金會慈善目的的企業提供低息貸款、股權投資,此外還包括采購量擔保等。慈善組織希望通過市場方式,刺激企業就重大健康和發展問題開展創新,并撬動外部資本的加入。

作為企業接受慈善機構投資的回報,慈善基金會可向企業提出一定的要求,例如企業須以較低的價格向嚴重欠發達地區出售一定數量的疫苗、藥物等產品。

王振耀分析,以市場方式推進慈善的做法在中國并不流行,原因在于,一方面受“慈善不應圖回報”的傳統思想影響,民眾傾向于將市場經濟與慈善相對立;另一方面,中國慈善服務鏈條較短,可能阻礙慈善組織試圖以投資推進慈善進展的努力,“服務鏈條較短,慈善組織無法獨立完成投資。”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慈善法 信托法 金融 公益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无吗有吗伊人亚洲精品 | 中文字幕国产第一页首页 | 夜夜爽天天爽一区 | 午夜美女福利视频 | 亚洲精品99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久久天堂一区二区 |